克州脱贫攻坚“冬季攻势”取得突出成效
来源:克孜勒苏日报   发布时间: 2019-04-24 20:02:20  作者:

以“四抓”为着力点 以“四强”为会战目标

克州脱贫攻坚“冬季攻势”取得突出成效

新疆平安网讯  自治区脱贫攻坚“冬季攻势”开展以来,克州上下迅速行动,把开展“冬季攻势”取得成效作为检验“两个维护”和对党忠诚的标准、作为提高脱贫攻坚思想认识的关键、作为强化脱贫攻坚政治责任的核心、作为提升脱贫攻坚推进能力的重点,以“四抓”为着力点,以“四强”为会战目标,采取州主导、县主体、乡主办、村主责的会战方法,实施“一月一会战、一战一主题”部署,着力短板提升、弱项突破,确保了“冬季攻势”取得突出成效,为打好2019年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抓全员培训 强化攻坚基础

坚持集中学习、专家授课、推进会、现场会等传统培训方式与运用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有针对性地培训。一是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州委中心组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定期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学习研讨,已开办读书班10期;全州各级党组织通过集中学习、专家授课、读书研讨等多种方式,掀起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热潮。二是突出实用技能培训。以转移就业为目标,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多层次、多渠道开展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名劳动力掌握一门就业技能。妇联组织以家政服务技能培训为重点,组织贫困妇女开展技能培训。农业技术部门组织开展大田作物提质增效技能培训。林业、畜牧部门结合实际,开展特色林果、畜禽养殖培训。农村安居办组织开展泥瓦工、钢筋工、木工、粉刷工等技能培训,引导贫困群众树牢主体意识,学习技能技术,奠定发展生产、转移就业的基础。三是突出“智志双扶”。各级部门、各乡镇从加强教育引导、改进帮扶方式、推进移风易俗、建强基层组织等多方面发力,扭转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观念,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宣传文化部门将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政策内容编排成文娱节目,深入到乡村演出,寓教于乐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助力脱贫攻坚。四是突出感恩教育。州委、州政府专题研究制定了“克州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方案”,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把2月份定为“感恩教育月”,以“感恩见行动”为主题,确定阿克陶县重点围绕新时代新生活、激发内生动力、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立“新旧对比陈列室”“感恩文化长廊”等感恩教育场所,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阿图什市以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为主题,重点围绕乡村文明、政策宣传、激发内生动力、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引导贫困群众;乌恰县以红色边关文化为主题,重点体现党和国家对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关怀,对边境地区脱贫攻坚给予的政策支持以及给各族边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阿合奇县以时代新风为主题,重点体现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护边员政策、游牧民定居政策,激发时代新风,增强群众感恩意识。

截止3月20日,全州累计培训领导干部5371人(次)、行业干部1.14万人(次)、扶贫干部2.1万余人(次)、帮扶干部7.4万人(次)、贫困村干部3.2万余人(次)。开展贫困群众实用技能技术培训1348场(次),培训11.3万余人(次),对贫困群众开展政策宣讲3439场(次),受教育人数达45万余人(次)。

抓项目建设 强化精准施策

克州坚持早安排、早谋划,“冬季攻势”开展以来,组建多个指导组,深入乡、村现场进行全方位指导,并在自治区指导组的全力指导帮助下,逐乡推进落实。一是反复审核论证。按照“自下而上”的程序,经县、乡、村3次上下反复论证衔接,行业部门纵向分析研判2次,形成县(市)项目库和年度项目计划初步方案,提交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讨论研究确认,再经初审、书审、会审反复论证后,最终将2019年脱贫攻坚项目计划由最初的637个项目、30.29亿元规模调整为578个项目、24.94亿元规模。二是聚焦深度贫困。按照《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方案》明确的建设任务,聚焦阿图什市和阿克陶县两个深度贫困县市,紧扣就业和产业发展,精准安排实施扶贫项目,注重乌恰、阿合奇两个退出县的巩固提高和持续增收,确定全州产业增收项目205个、小型手工业项目30个、庭院经济建设项目53个、旅游扶贫项目15个、金融扶贫项目8个、资产收益项目39个。聚焦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安排住房安全项目34个,基础设施建设131个,“一接近”项目18个。围绕巩固提升,抓重点、攻难点、强弱项、补短板,促进交通、水利、电力、住房、广播电视、人居环境等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三是严格公开公示。严格执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坚持分级、分类公告公示,将项目资金有关信息内容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公示牌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公开,提高群众知晓率,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四是注重绩效管理。坚持目标导向,注重精准脱贫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聚焦提高脱贫质量和减贫效果,严格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规划跟着需求走的要求落实项目,针对资产收益类项目,采取明确项目建设内容、资金测算、项目运作模式、带贫规模、带贫对象及绩效目标等措施,确定到人到户的则具体细化到人到户。按照“谁用款、谁负责”的原则,做好项目绩效管理,使资金配置和执行绩效达到预期目标,严格“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机制。

截至3月22日,已完成可行性研究的项目578个,占项目总数的100%;已完成设计的项目578个,占项目总数的100%;已完成建设准备的项目578个,占项目总数的100%;已进行招投标的项目535个,占项目总数的92.56%;已开工实施项目358个,占项目总数的61.94%;已完工项目51个,占项目总数的8.82%;已验收项目4个,占项目总数的0.69%;已投入使用项目7个,占项目总数的1.21%。

抓整改落实 强化机制建立

对标中央巡视反馈问题,坚持照单全收、全面认领,及时分级分类梳理形成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任务、细化分工、压实责任,确保全面改、深入改,彻底改、改到位。同时,对2017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中央层面各类督查检查、自治区联合督查巡查反馈的问题,也进行“回头看”整改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州委先后2次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成立了由州委书记和州长任双组长的贯彻落实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整改组和问责组,并组建了州委整改办,分头推进整改和问题核查问责。二是压实整改责任。明确州委对巡视整改负总责,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是整改工作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县(市)委书记和15个专项组负责整改工作的推进落实。三是坚持立行立改。对中央第六巡视组反馈的4条个性问题,州委、政府迅速组成联合核查组进行深入核查,实行全面核查、立查立改,并举一反三对全州相关情况进行全面核查整改,确保整改见效、整改到位、整改彻底。目前,4条个性问题已全部核实纠正完毕,相应效果正在显现。四是狠抓督办问责。各级纪委监委紧盯脱贫攻坚重点环节、重点领域和项目资金,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对整改不力、敷衍应付、虚假整改的严肃追责问责,对违规使用扶贫资金、造成扶贫资金浪费、挤占挪用和贪污扶贫资金的行为依法依纪查处。五是建立长效机制。对巡视反馈问题坚持从机制制度方面找原因、探根源,积极健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补齐短板,堵塞漏洞,从源头上防止相关问题的再次发生。

截止3月24日,中央巡视反馈克州57项整改任务,已完成整改并销号4条,正在整改3条,立行立改并长期坚持50条。自治区推送的4个方面46条问题已完成整改并销号3条,正在整改3条,立行立改并长期坚持40条。同时,2017年以来中央、自治区各层面监督检查反馈给克州的204条问题中,203条问题已整改完毕(其中已销号133条,已整改并需长期坚持70条),正在整改1条。

抓“回头看” 强化工作成效

从“查政治站位,看‘四个意识’强不强;查政策落地,看工作措施精不精准;查项目管理,看资金使用规不规范;查突出问题,看工作作风扎不扎实”等“四查四看”入手,对近两年来脱贫攻坚总体情况、特别是执行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实“两不愁三保障”“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等政策措施情况进行全面梳理评估,对存在的问题、短板、弱项进行全面分析研判,并按照“九清”要求,着力在解决脱贫攻坚认识不深刻、稳定与脱贫结合不紧密、干部“不会干、不敢干”、群众感恩教育不到位、持续稳定增收产业弱、“两不愁三保障”不达标、内生动力调动不明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强化,在全州掀起了比思想认识、比政治坚定、比责任担当、比工作作风、比精神状态、比群众满意度来提升工作水平的风气,有效推进了脱贫攻坚战成果。同时,利用“回头看”之机,着力在州、县、乡扶贫大数据平台运行完善和机制建立等方面进行了有力促进,大力提升了扶贫大数据平台运行水平和大数据成果运用能力。

通过脱贫攻坚“冬季攻势”的深入开展,切实转变了扶贫领域干部作风、提高了基层干部攻坚能力、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推动了扶贫资金项目精准落地,提高了脱贫攻坚质量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石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