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架子”!端正“位子”!做出“样子”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   发布时间: 2025-04-24 13:13:06  作者:许庆光

县委书记怎么当?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明确提出“四有”要求,即“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4月17日为全区县市区党政“一把手”上了重要的一堂课。在讲到始终牢记“心中有民”时,马兴瑞书记提到“三要”,即放下“架子”、端正“位子”、做出“样子”。这对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有着“醒脑提神”的作用。

放下“架子”。装腔作势、拿糖作醋,与党的群众路线相左,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格格不入。老百姓最看不惯“官小架子大”“当个小官就瞧不起人”的干部,要知道摆“架子”摆不出威信,只会脱离群众、令人生厌,把自己推到好作风、好干部的对立面。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要放下官僚主义的“臭架子”,主动到群众中去、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解决好群众困难诉求,注重做好群众工作。

同时,也要摒弃形式主义的“花架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责任担起来,不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做表面文章、应景造势、搞“花架子”,于改革发展、于党风政风百害而无一利。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从重或者加重处分”。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决杜绝弄虚作假、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

端正“位子”。“位子”坐得正不正,考验着领导干部党性强不强,检验着如何看待公与私的关系、摆正公与私的位置。延安时期,党要求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形成“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端正“位子”,实质上是要牢记初心使命,树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

戏剧《七品芝麻官》中有一句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封建时代的官员尚且如此,今日领导干部更要以百姓为怀、以天下苍生为念,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清醒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真正沉下心来、心无旁骛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留下实实在在的福祉,为自己留下无悔的人生阅历。

做出“样子”。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干部的样子是不惧生死地冲锋陷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员干部的样子是激情燃烧地创造新世界;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样子是壮志满怀地打开新局面;进入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样子是风雨无阻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各种繁难任务,领导干部要带头转作风、树正风、立新风,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作风,坚持谋事要勤、做事要细、成事要实,大兴调查研究,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研究问题、破解难题。要坚决向“躺平”“侧卧”“佛系”的思想说不,坚决向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说不,坚决向拈轻怕重“做样子”、遇到难题“绕道走”的干部说不。

说到底,放下“架子”,端正“位子”,最终目的还是要做出“样子”。只要为民服务的样子、改革创新的样子、干事创业的样子在广袤大地树牢了、在老百姓心中立住了,我们党就会赢得人心、力量无穷,我们党领导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责任编辑:张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