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法委了解到,自2024年底启动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以来,新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试点先行、整体推进、全面达标”的要求,全力推进相关工作,成效逐步显现。
统筹布局,构建高效工作机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将其作为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抓手,建立了党委领导、政法委统筹、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16个试点县(市、区)党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通过专题调研、现场办公等方式破解建设难题。博乐市创新建立“书记领衔”机制,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兼任综治中心主任;奇台县、墨玉县等多地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场所改造升级。
各试点县市区按照部署安排,由当地党委政法委统筹推进,场所选择因地制宜、便利群众,名称统一规范,常驻轮驻单位统筹到位,内部运行机制、信息化平台基本建立,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信访接待4个中心有关职能得到统筹,各项工作有序稳步推进。
“一站式”服务,释放基层治理大能量
综治中心是立足政法职能,统筹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新疆各地综治中心按照整合资源、方便群众、运用法治、注重实效的要求,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综治中心设置公共法律服务、检察服务等接待窗口,涵盖劳务纠纷、民事纠纷等9类常见事务,很多问题在窗口就能一次性解决,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目标。今年以来,中心共受理矛盾纠纷223起,一次性化解率达90%,群众满意率达99%。
精河县综治中心形成“大调解”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已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600余件,化解率达90%以上。
阿克苏市综治中心采取“常驻 + 轮驻 + 吹哨报到”模式,引进专业力量,推行“统、汇、研、转、调、评”六段式工作法,形成“一中心统筹、多部门联动”的“大综治”工作格局,全市诉讼案件数量3年来首次实现下降。
“线上 + 线下”融合,提升服务质效
全区统一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群众诉求“线上登记、智能分派、全程跟踪”,同时加强线下整合,形成“线上 + 线下”双轨并行模式。
阿勒泰市综治中心认真践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线上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23个职能部门数据互通,通过“吹哨派单”及专人盯办等举措,迅速回应群众诉求,实现诉求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超95%;线下由法官、民警、律师及行业专家等30人组成“金牌调解员库”,以“点单式”服务精准匹配群众需求,推动复杂矛盾高效化解。
洛浦县按照“因需、分类、全量”的原则,打造全域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专家库,群众根据自身需求“点对点”选择专家,综治中心对接协调,以提前预约、随叫随到、远程视频等方式及时调解纠纷。
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试点县市区综治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使矛盾纠纷调解平均办结时限缩短60%,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同比上升三分之一,信访量下降五分之二,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今年5月底前将全面完成全区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未来,新疆将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全面推进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措施走深走实,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升级实践样本,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