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老师,你要的报纸我们带过来了。这些水果放桌上,你要记得吃。有重东西要搬就吭声,千万不要再‘逞强’了。”10月31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沙依巴克区分局新疆农业大学派出所四合院便民警务站的辅警们来到辖区居民于兰老人家中探望,谈话透出浓浓的“家人味儿”。
84岁的于兰是新疆农业大学退休教授,就住在便民警务站附近,长期相处,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于老师是独居老人,我们格外关注她,就怕有什么闪失,而她遇到事情又不爱吭声,所以每天都要问问情况。”便民警务站辅警殷宏钢说。
2019年,殷宏钢来到这个便民警务站,就和同事们一起主动承担起了关爱老人的责任。“于老师很有爱心,一直投喂小鸟和流浪猫狗,每次买的猫粮狗粮都很重,还非要自己搬运,我们都‘盯’着呢,谁看到了都赶紧过去帮忙。”殷宏钢说。“我有劲儿,20公斤都能提动。”于兰补充一句,而殷宏钢则佯怒说:“要听话!”
今年3月,于兰在单元门口不慎摔了一跤,双臂受伤。便民警务站副站长闫雹诃和殷宏钢、西克然木·买苏提等同事轮流在调休日住在于兰家中照料。“喂饭、喂水、喂药,扶我到卫生间,多亏了这帮孩子。”于兰眼中满是感动和笑意。
于兰住在老住宅区,阳台窗户缝隙大,冬天漏风,之前她挂着塑料窗帘挡风,今年中秋节之前,便民警务站的小伙子们买来密封条堵住了缝隙,这下家里暖和多了。
“于老师人特别好,邻居有人遇到事情她都会帮忙,还资助了不少学生,我们都要向她学习。”小伙子们说,于兰助人为乐的精神一直感染着大家,而他们为于兰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10月30日,于兰曾经资助过的一名研究生给她送来了家乡的南瓜,她又转赠给精通厨艺的便民警务站辅警库都斯·牙生,中午时分,库都斯的媳妇就给她送来一笼热腾腾的薄皮包子。“我刚在邻居家吃了一碗抓饭,看到香喷喷的包子,又忍不住吃了5个。”于兰乐呵呵地说,自己饭量还是不错的。
“我常和亲戚朋友说,不要担心我一个人住,我身边有这么多警察孩子。”便民警务站的小伙子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都是于兰眼中的孩子。他们还真是不见外的自家人,于兰有一辆电动轮椅,没怎么用过,小伙子们发现后拿来玩,没几天就给玩坏了,他们像小孩一样承认干了坏事,又速速买来零件修好了。
“于老师就是我们自家奶奶。”便民警务站的沙达木·努尔买买提告诉记者,自己家遇到困难时,于兰慷慨资助了他;一次他脚崴了,于兰细心地买了大号软拖鞋送给他。而于兰向记者谈到和沙达木的相处细节,是这样说的:他每次从喀什的家里回来,都带着父母送我的礼物,有钙片、护膝,还有电加热的盐袋子。他们都记得对方对自己的好。
“和于奶奶相处久了,我们的普通话水平提高了。”常去探望于兰帮她搬重物的辅警努尔买买提·孜拜衣说。于兰精通维吾尔语,便民警务站的小伙子们大多是少数民族,他们相处时常常是普通话与维吾尔语无缝切换,交流起来有一种轻松幽默的默契。
事实上,于兰还是派出所和便民警务站的“智囊”,办案的少数民族民警写案卷时,吃不准一些专业术语的翻译,都来请教于兰。
“于老师和邻里都很熟悉,也很有威望,调解纠纷少不了她帮忙。”一次,于兰的一名邻居醉酒后损坏了门口商店的物品,回到家里还朝妻子发火,便民警务站的小伙子们出警后劝说无效,就搬来了“救兵”于兰。那位邻居见到于兰就冷静下来,向妻子道歉,并赔偿了商店的损失。
“我们和于奶奶的相处,已经不分工作和生活,我们就是一家人。”努尔买买提说。“我就念着这些孩子们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这比什么都让我开心。”于兰慈祥的话语里饱含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