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法治之光照亮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   发布时间: 2024-10-30 16:00:43  作者:李增高 张磊 王玮

10月1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二二团职工表演舞蹈《甜蜜》。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摄

再唱一首好新疆,

我的兄弟和姐妹。

团结给你一个拥抱,

看各族人民亲如一家人。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名叫《和谐新疆》,欢乐的节奏和深情的旋律唱出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族群众亲如一家、互帮互助的和谐景象。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次年,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来到新疆,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多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推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相关法规规定之中,修订相关法规规定、调整相关政策,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歌舞曼妙,民居古朴,马蹄哒哒……7月以来,新疆持续迎来暑期旅游高峰,各个景区、景点游人如织,游客们亲近自然饱览美景,感受民俗文化领略乡土风情,尽情享受假期的美好时光。

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南部的喀赞其民俗旅游区,热闹的街区与宁静的巷道并存,传统民俗与现代时尚辉映。

漫步其中,悠扬的手风琴声萦绕飘荡,宛如一首首古老的诗篇,诉说着伊宁的美妙故事,引来游客纷纷驻足欣赏。演奏手风琴的是六星街民族团结手风琴乐队。乐队主创亚历山大•扎祖林,是一名俄罗斯族巴扬艺术的守护者。他说着一口带有新疆口音的普通话,向慕名而来的游客介绍自己最心爱的琴。

乐队中的另一位成员海扎托拉•艾尼瓦尔是塔塔尔族,他与亚历山大的缘分始于30多年前的琴音之交。2019年,他们携手其他6位琴友,共同组建了这支乐队。如今,乐队已汇聚13名不同民族的成员,经常受邀到各地演出。乐队演奏的曲目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我和我的祖国》等经典歌曲,也有《思念》《阿拉勒木》《黑走马》等颇具地方特色的民歌。

海扎托拉•艾尼瓦尔说:“每首曲子都是伊宁民族文化多元交融的生动展现,也是伊宁各族儿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有力见证。”

这一曲曲动听的歌声和美妙的琴声飘进听众心里,演绎出一个个“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动人故事。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而这离不开法治的护航。2024年1月1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条例》正式施行。

这是全国首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地方性法规,也进一步为伊宁市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明确了方向、开阔了思路。

说起这部条例的制定,伊犁州人大代表铁留别克•阿合勒别克动情地说:“伊犁州是多民族聚居的幸福家园,有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等47个民族,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我们有必要对已有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梳理、提炼、固化,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守护好民族团结生命线。”

2023年,在伊犁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铁留别克•阿合勒别克等10名代表联名提出立法议案。

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伊犁州人大常委会通过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函询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历经三次审议最终交付表决。在伊犁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尔森•努尔阿西看来,一般法规草案经人大常委会会议两次审议即交付表决,但该条例的出台历经三次审议才交付表决,目的就是为了更加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从伊犁州实际出发,解决突出问题。

《条例》明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立法宗旨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伊犁州人大代表、伊犁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马幸荣说:“这必将有力引导各族群众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不仅仅在伊犁州,2009年新疆制定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标志着自治区民族事务治理迈上了法治化轨道。

2016年1月1日,在总结民族事务治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正式实施,着力推动了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进程。

2021年3月,新疆深入总结一系列实践经验,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凸显新疆地方特色,标志着新时代的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入了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新阶段。

此外,新疆还制定出台修订语言文字工作条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强化中华民族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通过持续实践和探索,新疆发挥立法的引领、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不断健全完善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地方性法规,为当地开展民族事务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进步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新疆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周勤说:“下一步,将始终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将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举措转化为地方性法规,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巩固拓展立法成果

立法为民族团结进步护航,不仅让天山南北各民族拥有和乐融融的生活氛围,也给各族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汗都村曾是深度贫困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2019年,该村脱贫摘帽,2023年,年人均收入已增至15952元,全村272名富余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今走出家门,走进工厂、企业,融入各行各业,实现了身份的转变。

回想当年的情况,村党支部书记艾力•瓦依提感触颇深:“碍于交流不畅,村民很难走出去就业;加上理解不到位,很多村民学了增收致富的新技术和好办法,可一到操作的过程中就打了折扣,没有把学习内容真正发挥出来。”

为了带领村民尽快脱贫,艾力•瓦依提下决心要带领村民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他总结制定了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学习农业生产实用技能为辅的办法,组建教学团队,开办培训班。“我们还依托‘石榴国通语智能学习系统’,让大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学习。”

“石榴国通语智能学习系统”是全国人大代表、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创办人库尔班•尼亚孜与新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合作开发的微信小程序,实现了“线下集中培训+线上学习和训练+寓教于乐相结合”教学模式的落地,为各类受教群体,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了更多渠道和方式。

库尔班•尼亚孜表示,该学习系统除了常规的听、说、读、写等功能外,针对农牧民、产业工人、青壮年劳动力等群体还提供了有针对性的不同学习内容,同时还配有打分系统,让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估。

据悉,“石榴国通语智能学习系统”自2023年6月运行以来,注册人数已达93万,现在仍在持续增长。

“以前因为交流不了,找工作很困难。”汗都村村民库尔班•热合曼就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众多受益者之一。现在他成了一名销售人员,一个月能挣好几千元。“我感觉自己越来越自信,生活也越来越好了。”他说。

2023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决定》,其中强调,坚定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统筹协调学校教育与社会普及,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各族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今年新疆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大力开展面向基层干部、青壮年劳动力等人群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这让库尔班•尼亚孜十分高兴。他说:“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才能为社会发展作更大贡献。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中国字,人生将更精彩。”

对于这些来之不易的立法成果,怎样才能让其长久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守护者?

就在今年4月和6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分赴乌鲁木齐市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对两地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的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周勤说:“我们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工作监督、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多种监督形式进行监督,督促和支持‘一府一委两院’改进工作,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实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法学会党组书记、副会长毕德国表示,坚持把依法治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动从立法和制度层面增进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这一共有身份的认同。

心手相连守望相助

拉齐尼•巴依卡为救落水儿童献出生命的壮举感人肺腑;救治断臂男孩的爱心接力震撼人心;村民自发送别驻村干部场面令人动容;团结大院邻里间互帮互助充满温情……这一个个民族团结故事,是天山儿女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生动写照和最好诠释,而书写民族团结壮美画卷,依靠的正是法治的坚实支撑,以法治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2年6月,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站敏乡艾日克贝西村6小队的学龄儿童穆再排尔•麦合木提被确诊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得知穆再排尔•麦合木提患病后,自治区党委政法委驻艾日克贝西村工作队迅速安排人员,制定帮扶救助方案。

为了让穆再排尔•麦合木提一家无后顾之忧,工作队员详细了解农村大病医疗保险报销程序、报销手续,以及治疗期间需要收集的资料,积极对接疏附县红十字会,为孩子寻找骨髓移植匹配者。得知在喀什就诊的医院建议小穆转院至乌鲁木齐时,工作队又先后多次前往喀什,与医生面对面沟通转院事宜。

经过两个多月的协调救治,穆再排尔•麦合木提手术顺利,恢复良好。说起此事,他的婶婶塔吉姑丽•艾麦提止不住地道谢,向驻村工作队表达谢意。

像这样的故事,经常发生在新疆上万个驻村工作队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跨越民族和年龄界限的情谊愈发深厚。各个驻村工作队队员同村民相互影响、相互扶持,共同为改变乡村面貌贡献力量。村民们的心灵也在驻村工作队员视乡村如家乡、待村民如亲人的过程中逐渐靠近,深受感动。这一场场双向奔赴的情谊,正如春风化雨,悄然滋润着新疆的每一寸土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中提到,居(村)民委员会应当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纳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条件,形成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在地方立法中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出具体规定,还得想方设法实施好,发挥出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对此,艾日克贝西村第一书记、自治区党委政法委驻艾日克贝西村工作队队长陈强表示,唯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法治思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今年新疆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当前新疆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已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90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4个。组织2653所学校、399.8万名青少年学生与其他省区市青少年结对子、交朋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毕德国表示,要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日常工作中,把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抓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创新民族团结形式载体,落实维护民族团结务实举措,强化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凝聚民族团结同心力量,不断增进新疆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好地促进法治建设成为稳疆兴疆的坚强保障,以法治之光照亮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责任编辑:田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