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画 | 八旬老人魏德友,守边六十载,终生愿做“活界碑”,他说:“守边,是最好的养老”
来源:塔城零距离   发布时间: 2024-10-23 12:45:59  作者:王智冰 解菁莉 张洁燕 马诺

他!她!他们!


他,“七一勋章”获得者,习近平总书记曾为其授勋。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他已守边60载。

60年来,他放牧巡边,在173号界碑边防线巡视行程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5圈,被称为边境线上的“活界碑”。

如今,魏德友已步入耄耋之年,有人劝他该养老享清福了,他却说:“守边,是最好的养老。”

魏德友生活在中哈边境的萨尔布拉克草原,方圆几十里无人烟,其位于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的必经之地,小风天天有,大风飞沙石,冬天滴水成冰,夏季蚊虫肆虐。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是怎样的意志和情怀让他在这里坚守,并终生愿做“活界碑”呢?

魏德友说:“来到边关第一天起,我就下决心要干到走不动。即使有一天眼睛闭上了,也要埋在这儿,永远地守护祖国的这片边疆……”

60年,在时间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在魏德友的人生里却是最厚重的一本书,书中记录了他从青春少壮的山东小伙子,变成步履蹒跚的八旬老人;记录了他顶风冒雪巡视边防线上的每一寸土地、遇到的每一次惊险;记录了他奋不顾身堵截临界牲畜数万只,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

她,魏德友守边历程中最重要的人——妻子刘景好。她是妻子,更是战友,因为她的付出,他们的家成了“不换防的夫妻哨所”。

当刘景好问丈夫军功章是否有她一半时,魏德友的“哪止一半!一大半!”的回答,顿时让她泪奔。

这泪是喜极之泪。60年来,她在边卡承受的苦累险惊,早已模糊,但有些场景终究是刻骨铭心的:

刚到边关不久,她从战士整容镜中看到自己粗糙的丑样时,难过地大哭起来:“俺咋变成这模样了?”后来,眼泪哭干了,她也默认了这个模样。

到边关半年,碰上断粮,她挖野菜充饥,误把毒草当成野菜,食用后肚子疼得直打滚。丈夫去巡边,直到深夜仍不见身影,她急得满屋子团团转。半夜,他才回家,原来中毒晕了过去,醒来后忍着腹痛继续去巡逻了。

1989年,隆冬的一个深夜,看到外面风雪肆虐,丈夫仍没回来,她沿路寻找,边走边扯着嗓子喊,摔倒了爬起来,见到了他时,她泪流满面。

……

后来,孩子们大了,各奔前程,她便每天随他一起巡边、放牧,每天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

他与她,约定永远守护好祖国的这片边疆。他60岁出头时,边防部队的首长动员他退休,这时他可以回老家了,且能获得一份国家补贴的“安家费”,无论儿女们怎么恳求,他都不为所动。

“这里是国家几千里的边防线,要想让大家安宁,就得有人在这儿守好门。”这句话掷地有声又直抵人心,他与她守边的决心更加坚定,二女儿魏萍也决定与父母一起守护这片疆土。

他们:5名清华大学研究生来了,中国药科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社会实践的师生来了,各单位的主题党日在这里开展……魏德友的家成为“爱国守边”的教育基地,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今年,他84岁了,但没有给自己“减压”,该出巡的从不含糊,该升国旗的从不落下……

今年,她83岁了,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她自豪地说:“我现在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了!”

60年,魏德友夫妇用坚实的足迹和坚如磐石的意志写下了守边的史诗;60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他与她,继续在守边的路上前行……


责任编辑:田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