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贵州省黔西南州的龙某收到一个快递,里面有一张彩色打印并盖有两个“部委公章”的宣传单,以及一包没有任何生产信息的零食。宣传单声称,“根据党中央 国务院有关要求,现下达当地各省2024年乡村振兴专项脱贫攻坚扶贫救助金(下发到个人)”;宣传单还称,收到通知的相关人员可通过微信扫码申请领取279万元“救助金”,其间需要根据相关指示进行操作,若不配合,将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严重者后续无法享受任何国家福利政策。
无独有偶,10月14日,家住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的卢女士也收到了同样的快递。宣传单看上去十分“正规”,为了辨别真假,卢女士到当地派出所寻求帮助。值班民警仔细查看宣传单及快递包装后指出,这是诈骗分子冒用国家机关名义实施的诈骗行为,收件人扫描二维码进行操作后,随之可能上当受骗。
另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7月以来,浙江温州反诈中心陆续收到多起以“领取巨额扶贫金”为名义的诈骗案件报案。其中,温州市民王素敏(化名)对盖有“国家公章”的文件深信不疑,被骗了12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江苏、青海、辽宁、广西、宁夏、湖南等地也发生了此类诈骗案件。
近年来,我国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反诈宣传力度不断加大,成果显著。今年5月27日,公安部通报称,我国5年来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194.5万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尽管如此,电信网络诈骗依然多发、频发,防诈、反诈形势依然严峻。
不法分子打着“国家文件”旗号、通过投放快递来实施诈骗,暴露出当前防诈反诈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比如,不法分子是通过何种渠道获取了收件人的详细信息?又如,这些“诈骗快递”为何能顺利通过正规快递公司寄出?
对此,快递行业必须严格依法经营,加强对加盟商、快递员的培训,提高企业防诈、反诈意识和能力,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诈骗“帮凶”。
不法分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非法获取他人信息也是关键一步。为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严肃惩处非法泄露和使用公民个人信息的企业和个人,斩断收集、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此外,还要采取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让防诈反诈进一步入脑入心,尽力做到反诈宣传无死角。
公民个人也要提高反诈意识和素养。当天上掉下“馅饼”时,应该冷静地想一想,这会不会是不法分子提前挖好的陷阱。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和方式虽然五花八门,但套路和手法都基本一致,时刻绷紧防诈反诈这根弦,其实不难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