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个子、炯炯有神的眸子、温暖的笑容……举手投足间透露着优雅与自信,她是哈密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再乃甫古丽·亚合甫。真正打动群众的不是她的“颜值担当”,而是她的真诚善良,以及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奉献担当。
把群众的“急事”当“心中大事”,“用理”解决问题
原来,一周前,远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9名务工人员接到哈密某工程承包人员李某的用工电话,他们便满心欢喜来到哈密。不曾想,到哈密后联系李某才得知这个建设项目已经取消,不再用工,导致9名务工人员白跑一趟。李某不愿赔偿,更不愿支付返程路费,无奈之下,他们想到了申请法律援助。
在哈密市法律援助中心,再乃甫古丽热情接待了他们,详细了解了事情缘由后,她第一时间联系上李某,并奔赴工地现场与相关负责人沟通用工事宜。
经了解,该项目因资金问题无法启动,即使安排9名务工人员干活,工资也无法尽快解决。为此,9名务工人员和李某发生了激烈争吵。李某也无奈地表示,当时自己也是出于好心,没预料到项目会取消。
为化解矛盾,再乃甫古丽把李某和务工人员带到饭馆,请他们吃拌面,向务工人员细心讲解法律知识,告诉他们不符合赔偿要求,也希望李某能换位思考,理解他们大老远跑来的不易。
经过调解,李某同意个人承担部分路费,双方终于化解了矛盾,9名务工人员踏上了回乡之路。
把群众的“小事”当“心中大事”,“用心”帮助群众
“作为有着20多年党龄的党员,从事法律援助工作,让我平凡的生命拥有了不平凡的意义,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一直是我不变的初心。”再乃甫古丽说。
2021年的一天,再乃甫古丽忙碌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出办公室。
刚出门她就看到下午刚刚申请过法律援助的五堡镇的玛依拉大姐站在门口,焦急地左顾右盼。
“大姐,法律援助的事情交给我,你就放心吧!还有什么事情吗?”再乃甫古丽走上前,关切地问道。
玛依拉大姐怯生生地说:“今天太晚了,没有回家的车了,这附近哪里有便宜点的地方?我想住一晚。”
想起玛依拉大姐讲述的坎坷遭遇,她没多想,就说:“这附近倒是有几家宾馆,但都比较贵,还是去我家吧!”
就这样,再乃甫古丽把玛依拉大姐带回了家,给她做晚饭,安顿她住下。第二天,再乃甫古丽又开车把玛依拉大姐送到车站,临走时还塞给她100元钱。
自那后,只要再乃甫古丽去五堡镇宣讲,玛依拉大姐都会专程跑来看她,更是逢人就夸“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再乃甫古丽是一个好妹妹,非常善良……”
把群众的“家事”当“心中要事”,“用情”温暖人心
“姐姐,你最近很忙吧,都好久没来我们家了,小艾米尔都想你了。我和阿迪力的烧烤店明天开张,你一定要过来啊!”打这通电话的是再乃甫古丽帮助过的一位当事人。
故事要从七年前说起。
2017年的一天,哈密市法律援助中心来了一对年轻男女,小伙子叫阿迪力,女孩子叫莎尼亚。阿迪力是喀什人,在哈密一家餐厅打工,结识了哈密女孩莎尼亚,两个年轻人情投意合,想要结婚,但双方父母一直不同意。
当时莎尼亚已经怀孕9个月,他们居无定所、收入微薄,又不敢告诉双方家人实情,走投无路来到市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
再乃甫古丽劝说两人,要跟家人沟通,寻求家人的帮助和保护,哪知两人态度坚决,扭头就要走。再乃甫古丽拉住两人,满眼心疼地看着眼前这个正值青春年少的女孩,莎尼亚低头不停地拉着衣服,想要遮挡住孕肚。再乃甫古丽想到自己生产前母亲已经离世,她深知怀孕生子没有母亲的照顾会有多么难,于是她毫不犹豫把莎尼亚带回了家。
这一住就是整整56天,她担负起了一个“母亲”的重任,照顾孕妇、陪着产检、伺候月子、看护婴儿……衣食住行样样操心。
出月子后,莎尼亚和小宝贝被养得白白胖胖,再乃甫古丽却累瘦了一大圈,看着健康的宝宝,她开玩笑地说:“正好减肥了!”
待时机成熟,再乃甫古丽用法律专业知识,做起了双方家属的工作,在多次调解、反复做工作后,双方家长终于同意了两个年轻人的婚事。得知双方家庭都有困难,没办法解决眼下一家三口的住房问题,再乃甫古丽又将自家闲置的平房收拾出来给他们住,还帮助他们操办婚礼。
如今,当初那个窘迫的小伙子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夫妻俩开了一家烧烤店,生意正如他们的日子般红红火火。
每每提起过去,不善言辞的阿迪力总是感慨:“真不敢想,如果当时不是遇到姐姐,我们现在过的会是什么日子!”
用理、用心、用情,再乃甫古丽用实际行动守护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因工作表现突出,2023年,再乃甫古丽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