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法官您好,我预支了工资,提前把钱转给您!”6月17日6时,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干警周家乐收到被执行人朱某给执行团队转来的3000元。
2023年,朱某与吴某因借贷纠纷对簿公堂,后经法院判决,朱某向吴某还款10万余元。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朱某消失了。今年5月,周家乐带队在呼图壁县找到朱某,发现朱某没有固定工作,独自照顾年过九旬的母亲。
“对方也有困难,你应该想办法把钱还上。”在周家乐的建议下,朱某和吴某达成分期还款协议:朱某先还款一部分,以后每月29日前还款3000元,分两年还清。
虽然约定的是月末还款,但朱某却主动提前还款,这让周家乐高兴不已,他立即将钱转给吴某。
“真的感谢你,节假日加班辛苦了!”吴某收到转款,连声道谢。
“没想到一睁眼就收到了被执行人的转款,还是提前转款!”周家乐连忙向同事们分享好消息。
事情虽然有了进展,可周家乐还不能休息,因为手机又有新信息提示。
“法官,我的案件怎么样了?”“法官,我找到被执行人线索了,你们现在能跟我去吗?”……
周家乐逐一回复,妥善处理。
2021年以来,为打通执行“最后一公里”,真正保障群众的胜诉权益,米东区法院执行局开通了8个执行团队专用微信号。当事人添加相关执行团队专用微信号,“不出家门”就能办理执行案款提交、申领以及票据签字等业务。
今年6月以来,周家乐和团队通过线上办公模式,完成3起案件的案款收放工作,并为若干申请执行人答疑解惑。
开通执行团队专用微信号,畅通了执行案件当事人与执行干警的沟通渠道,实现双方高效、便捷交流,但也意味着执行干警需要“随时上班”。
“申请执行人日常忙于工作,节假日才有空闲,肯定想问问案件进展。”虽然回复信息工作量很大,但周家乐十分乐观,“执行工作本就应该哪里需要去哪里,何况节假日期间线上解答申请执行人的各类咨询,等于减少了工作日的线下工作量。”
数据显示,米东区法院自端午节假期以来,通过执行团队专用微信号积极与当事人沟通,共结案45件,强制拘传被执行人60余人,拘留15人,执行案款100万余元。
“《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指出,信息化是建立执行长效机制的可靠路径。”米东区法院执行局副局长邓伟表示,该院将进一步加大执行信息化投入力度,全面运用执行团队微信公众号、智慧执行APP等平台,不断探索新的应用场景,依法保障当事人权益和社会公众对执行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畅通人民法院与当事人之间沟通交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