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怕山丢了吗?不!是为了这1784名塔吉克族乡亲
来源:新疆平安网   发布时间: 2024-05-31 13:28:22  作者:​张 佳

从靖西到南宁,换乘航班飞喀什,再坐8个多小时的汽车来到位于帕米尔深处的大同乡,3天时间、5000多公里路程,探家归队的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喀什边境管理支队大同边境派出所民警李光禧除了随身行李,还背回三棵砂糖橘树、三棵菠萝蜜树和两棵荔枝树的树种。

回到单位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他顾不上疲劳,和战友们连夜把树种进阳光暖房里。

从老家带树苗,是大同边境派出所民警的习惯,如今,这里种植着来自全国不同省区的树种,有人称其为“阳光温室里的五湖四海”。

对于守卫在高原深处的民警来说,家乡的树既是一种寄托,更是一种信念,“树能在这里扎根,我们也能。”

“与乡亲们相依为命”

“大同”在塔吉克语中的意思是峡谷。一条河流、一条峡谷,在帕米尔高原深处形成一连串绿洲,1784名塔吉克族牧民零星分布其中。

大同边境派出所就守在牧民身边,用所长黄加勐的话说就是“与乡亲们相依为命”。

“扼塔莎古道,守叶尔羌河”,民警们的自我介绍充满情怀和诗意,但实际上并不只是这些,仅是进山的路就让人几乎心生绝望。从最近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出发,150公里长的道路在帕米尔群山之间上下穿梭,似乎永远都没有尽头。脚下是万丈深渊,头顶经常有落石滚下,民警们来这里最大的感受是,“进去不想出来,出来不想进去”。

李光禧初次来大同是在2019年冬天,他和来自河北张家口的崔景松以士兵转改民警的身份从内地来新疆戍边,当时进大同的路大都还是“搓板路”。乘车从喀什出发,穿过村庄、戈壁,不久就一头扎进雪山间,从白天走到晚上,从人迹寥寥走到荒无人烟,原本还昏昏欲睡的他们,最后却变得格外清醒。

夜幕降临,两人看着车窗外漫无边际的黑暗,听着车轮碾过积雪、石子的“咯吱”声和“噼啪”声,默默无语。“这儿比草原五班还五班,我们都成许三多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光禧笑着说。

不只是他们,就连常年在新疆戍边的黄加勐也对大同的路心存畏惧。2022年农历腊月二十八,他被任命为大同边境派出所所长,支队领导送他进山的路上,他一遍遍问“还有多远”,被告知“还早着呢”,后来干脆懒得再问。他此前任塔什库尔干边境派出所教导员,“塔县就够偏了,没想到大同更偏。”

还有更难的时候。依山傍水而建的道路经常被叶尔羌河的洪水冲毁,与外界交通随之中断。中断最久的一次在2022年7月,洪水冲毁了路基,山上又落下一块巨石挡在路中央。派出所把仅存的给养留下一部分,其他的则分给已经断粮的牧民。眼看物资要全部告罄,民警联系山外把给养送至道路中断的地方,由对岸警务室民警和护边员把物资扛到叶尔羌河上的一道索桥前,通过索道运进来……

刚到派出所的当晚,李光禧失眠了。“当时就想,咋会来到这个地方?”他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选择。但后来,他成为融入大同最深的民警之一。

多做点有意义的事”

大同的另外一大“特色”是山。派出所被夹在三座巨大的山峰之间,帕米尔冷峻的山峰时刻悬在头顶,压得人喘不过气。每年7至8月是大同的雨季,山洪裹挟着巨石砸在山体上,没日没夜发出巨响,扰得人彻夜难眠。

除了心理上的压抑,大山还威胁着民警和牧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022年7月的一天,一场泥石流突袭辖区的克其克同村,所幸民警疏散及时,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8户牧民的房屋几乎被泥沙淹没,民警和护边员连续奋战一个星期,才将泥沙全部清理完毕。

山高与路远一起,成为大同最鲜明的标签。有一次,黄加勐给老家战友展示自己工作的环境视频,对方调侃说,“你们在那儿有啥意义?是怕山丢了吗?”他一时语塞。

但年轻民警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在一起聊得最多的是“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每个人也都在这里有了不同的人生收获。1998年出生的崔景松原本是一名驾驶员,来新疆前“只会开车,家务也很少做”。在这里,他在与牧民相处的过程中学会了简单的塔吉克语,还有打馕、煮奶茶、种麦子、打牧草,这是他与辖区群众打成一片的“秘诀”。

李光禧说话带有明显的广西口音,初到辖区跟牧民沟通困难,他凭借扎实的群众工作赢得大家拥护:照顾辖区两位80多岁的塔吉克族老人、帮助身患残疾的儿童治疗疾病、帮助务工人员要回5万多元工资……他也成了辖区群众口中的“广西老表”。“你走在路上,老乡们远远地跟你打招呼,叫你去家里喝碗奶茶、吃一口馕,就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候。”李光禧说。

今年27岁的李明洋2016年来到大同,是派出所“资历”最老的民警之一。“总不能做一辈子饭吧”,带着这样的想法,他通过努力学习,从一名炊事员成长为派出所能够独当一面的内勤。“跟大家一起守在这里,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在经历最初的思想波动后,黄加勐想到的是“至少要对得起辖区群众”,他决心要把群众工作做得更好。在他的倡导下,民警们入户走访时帮忙劈柴、耕地、打牧草,从县城为村民带些砖茶,一对一结对关爱辖区孤寡老人,帮助牧民发展旅游经济……

这点滴小事,积累起群众对派出所最大的信赖。牧民不但遇到困难会率先求助派出所,还用自己最朴素的方式表达感谢,每到水果成熟季节,派出所每天都会收到牧民送来的杏子、桑葚和苹果,民警也会回赠面粉、蔬菜等表达感谢。

“能得到群众肯定,1784名塔吉克族乡亲能够平平安安的,这就是我们在这里最大的意义。”黄加勐说。

“总要有人守在这里”

每年4月中旬杏花盛开,外地游客蜂拥而来,但这种热闹的情景只有一个星期。当杏花凋谢,游人散去,大同便重归静谧。

特别是在漫长而枯燥的冬季,一旦大雪封山,每晚8点以后,全乡“几乎见不到人影”,只有偶尔响起的犬吠声。来过大同的人都说这里苦,在这几乎与世隔绝的峡谷深处,每个人都学会苦中作乐。黄加勐利用休息时间刷完了电视剧《焦裕禄》《红旗渠》……电视剧中的人和事,是他在大同坚守的精神源泉。

年轻民警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爬山、健身,在叶尔羌河上滑冰,最开心的是过集体生日。由于往来运输不便,派出所每月会从县城购买蛋糕,给当月过生日的民警庆祝生日。在做长寿面环节,其他人会为寿星们加入各种调料,加的最多的是酸、甜、辣三种,很少有人加“苦”。

当然,也有辛酸的时候。有一次,大同与外界的通信中断,民警们只能到十几公里外的库克西鲁克乡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还有一次,民警伊力亚尔颈椎错位,几乎无法行走,他乘车一路颠簸去县城看病,结果到了之后“脖子已经被颠复位了”。

2023年8月1日,崔景松的爱人从河北来探亲,一路上经历了雪山的新奇、高原反应的痛苦和漫长旅途的绝望,才理解了丈夫工作环境的艰苦,最后她抱着崔景松哭着说,“再也不跟你吵架了”。

李光禧每次回家,都被大家戏称为“新疆人”,但在大同,他又是大家口中的“广西老表”。“其实挺正常,在家的时间还没有在单位多,大家都把大同当成自己的家。”李光禧说。

2023年,上级为派出所建起一座玻璃阳光暖房,里面设置了书吧、茶吧和点唱机。每当夜幕降临,一天任务完成,民警们在这里看书、喝茶、“吼歌”,点播率最高的是《兄弟抱一下》。

除了休闲,暖房还兼具“实验室”功能。民警们利用休假时机带来家乡的特色植物,种在阳光暖房里。如今,这里种满来自全国各地的树种。“要是能成活,就把这些树推荐给乡亲们种。”李光禧说。

其实在更早时候,牧民们就注意到派出所的花和蔬菜种得好,经常会来要些种子,民警们也乐得向他们传授经验。每年盛夏时刻,牧民们都能吃上自己种的新鲜蔬菜,大同的峡谷里,长满来自派出所的鲜花。


责任编辑:石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