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州创新机制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走深走实

倾力解决基层“小马拉大车”问题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发布时间: 2024-03-28 17:07:09  作者:潘从武 刘海洋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积极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找准切入点抓强源头治理,把握着力点抓实问题解决,夯实落脚点抓好基层治理,把信访工作法治化纳入法治政府建设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形成党委推动、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动员大响应大落实”工作格局,有效破解了信访工作难题,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

治本控源夯基础

某施工队老板孙某拖欠杨某等11人劳务工资15.2万元久不给付,杨某等人向“和合昌吉”法务中心反映问题。调解员刘英明在全面了解掌握情况后,先后3次将孙某约到调解中心进行耐心调解,最终促使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一起积怨颇深的欠薪信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完善基层治理平台,昌吉州在昌吉市打造了新疆首个集“普法、调解、仲裁、信访、公证、审判”于一体的全域法务区“和合昌吉”法务中心,法院、信访、律师协会等各类人员应驻尽驻,群众矛盾纠纷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自法务中心成立以来,累计接待来访群众9972人次,其中调处化解矛盾纠纷3112件,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导入司法途径891件。

昌吉州坚持“访诉同源”,推行“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三级矛盾调处中心+代表之家+特色矛盾纠纷调处室+各支力量”的“1+1+3+1+N”多元化解模式,有效聚合基层各支力量,构建调处闭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庭州枫桥经验”。

昌吉州在全州建成31个品牌调解工作室,做好“心理疏导入心、伦理感化入情、普法教育入理”工作。在阜康市各乡镇(街道)率先建立“和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推动资源向基层倾斜、网络向基层延伸、工作向基层贴近,实现信访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通过在全州打造14个“信访工作示范乡镇(街道)”和125个“无访、无诉村(社区)”,示范引领带动全州源头治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提升,昌吉州通过做优基层“小网格”,释放基层治理“大能量”,切实提高了各族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法治为基促化解

昌吉市六工镇的杨某因对养殖猪舍拆除补偿不满,曾多次越级上访。信访等部门通过与杨某多次见面沟通,引导其通过“四书四会一答复”程序解决,经听证、调解、法学会监督等程序后达成协议,六工镇向杨某支付了补偿金55万元,杨某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一起信访事件依法得到解决。

昌吉州始终秉持“人民信访为人民”的工作理念,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联动发力破堵点,用好“听证监督、检察监督、法学会监督、人大监督”会议制度,规范信访案件化解流程,强化办理全流程监督,有效推动疑难复杂信访事项依法定性化解。

为进一步破解信访上行、重点领域信访问题突出问题,昌吉州在信访案件受理办理法治化上创新机制,精选83件存量信访事件,由县市、园区党政主要领导、政法书记、公安局长带头领办“啃骨头”,依法依规全力推进化解,大幅消减信访存量。

吉木萨尔县以历史积案全部清零为目标,将历年存量的24件积案全部纳入啃“硬骨头”范围,成为昌吉州第一个所有历史积案清零县市。阜康市将占全市信访存量近60%、长达12年多、涉及4家房地产企业、342户居民、850万元补偿款的政府棚改项目未安置等遗留问题,全部列入啃“硬骨头”内容,推动群众反映强烈的存量问题基本清零。

释放信访新活力

信访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昌吉州紧盯“晴雨表”,架起“连心桥”,当好“减压阀”,干部“沉下去”,发挥“强作用”,倾力解决基层“小马拉大车”问题。

今年以来,昌吉州领导带头下访、县市领导定期接访、乡镇领导随时走访、村级干部上门问访,各级领导树牢“解决”比“解释”更重要的理念,认真落实“四下基层”,深入基层一线接访下访1.2万人次,化解矛盾纠纷3200余件,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有效防止矛盾激化、信访上行。

推动州、县、乡、村四级联动,统筹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信访信息系统等七大平台,昌吉州全面归集信息,紧盯重大复杂矛盾纠纷开展研判问效、重点督办,重点信访研判意见当天推送至各责任单位,并跟踪督促,做到件件清、事事清,以最快速度、最优方案、最实措施全力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15.2万件。

同时,昌吉州依托数字政府建设,大力推进信访工作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稳步推进各县市“玛上办”“呼必应”“吉速办”等服务平台接入昌吉州统一信息平台,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打破职能部门、问题属地、信访机构信息壁垒,实现了全州数据统一归集、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共用,为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数智支撑。

责任编辑:李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