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各部门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八五”普法走深走实
上海借助大数据平台,发掘市民的法律需求,提升普法的针对性;湖北充分利用“红色文艺轻骑兵”、普法大篷车等多种宣传形式,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法律知识;四川搭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平台,19827家部门(单位)参与,掀起全省115.57万人学法考法的热潮……
全面发力、亮点纷呈。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普法治理创新举措,全民普法工作取得新进展,党对全民普法的领导全面加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各地各部门认真抓好责任制落实,在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过程中广泛开展普法工作、完善联动机制,让法治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
普法任务“实起来”
以往,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活动往往采取为全校师生在操场讲授法治公开课的形式,但因不同学龄段青少年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尽相同,容易导致授课内容缺乏针对性,难以保证教学效果;现在,各个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对学生群体分类分重点进行相关专题的法治教育,普法质效得到全面提升……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湖北省大冶市着力加强群众差异化普法需求研判,通过座谈交流、书面调研、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等方式找准了青少年普法需求的靶心,普法工作再上新台阶。
实现精准普法,掌握群众普法需求是前提。工作中,各地更加注重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在法治需求与普法供给之间形成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北京市通过制定普法供给清单,组织来自普法讲师团的专家学者、从事一线法律实务的律师和普法依法治理业务骨干从不同角度对普法需求数据及清单进行分析研究,深挖、精炼数据“富矿”,将群众关注的具体法律问题、法律事件按照不同类型分门别类、细化整理为相应的法律法规。
河北省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通过开展专项法治宣传、组建法律服务团队、提供订单式服务等方式,及时跟进开展普法宣传。
上海市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通过对新闻网站、报刊等数十个平台多家媒体进行精准大数据挖掘,对全市56家市级国家机关开展全覆盖的普适性评估,对重点执法部门开展体验式评估、热点分析评估和社会满意度评估三方面的全维度评估,以评促建效果良好。
四川省聚焦高质量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中心工作,制发“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题活动方案,横向联动40余家责任部门,纵向指导各市(州)因地制宜部署安排对应主题子活动,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多项配套活动以及重点法律法规宣传。
各地纷纷将实体、网络、电话三大平台作为了解群众参与法治活动的重要窗口,通过对来访群众人数、申请案件数量、12348电话咨询数、网络咨询数等数据进行多角度分析,将群众的法治需求“统上来”“汇起来”。
普法内容“多起来”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各地普法责任单位针对各自领域、相关行业的法治素养提升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持续推动普法内容覆盖范围“全起来”“多起来”。
在天津,普法工作正在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全过程。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建立健全立法工作宣传报道常态化机制,对新通过的地方性法规均采取新闻发布、立法解读、内容宣讲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阐释。全市司法、执法部门在办案中进行充分释法说理,实现全员普法、全程普法。
在湖南,媒体公益普法责任不断深化落实。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承担公益普法责任,积极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在重要版面、重要频道、重要时段设置普法专栏专题,把法治类公益广告纳入媒体公益广告内容,促进媒体公益普法常态化、制度化。
在海南,“政府—高校—社会”全体系链式普法工作方式初具规模。该省积极整合国家机关和大学、律师事务所等社会专业力量,举办“筑梦公益 普法先行”普法宣传云直播活动52期,受众1350余万人次。
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依法治区办、司法厅联合开办《“八五”普法进行时》系列融媒体直播访谈节目。自治区52家普法责任制单位厅级领导干部先后走进演播大厅,累计5000万余人次在线收听、收看。
此外,各地还结合“八五”普法中期验收,组建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小组,采取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集中打分等形式进行检查评议,完成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大体检”。“五年抓规划、年度看要点、日常重履职”的常态化督导、协调、评价机制初步形成。
普法责任“硬起来”
“和村里第一批‘法律明白人’不同,我的考试是在线上完成的。”2022年,家住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明伦村的张杰通过资格考试,正式成为明伦村的“法律明白人”。他的相关信息随即在后台被纳入动态“花名册”。
针对乡村“法律明白人”选育机制不顺、岗位责任不清、引领作用不强等方面问题,鄞州区开发上线全省首个乡村“法律明白人”数字管理实践平台“明法e站”,数字化统筹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经过一年多的迭代升级,平台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实现了对乡村“法律明白人”选、育、用、励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
工作中,各地纷纷以建立健全普法考核机制为抓手,切实将普法“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充分发挥普法主管部门统筹、协调、监督、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普法任务“实起来”。
北京市各区各部门通过组织宪法宣誓、旁听庭审、专题讲座等形式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延庆区率先出台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怀柔区完善领导干部“日常学法、年度测法、提职考法”制度,分别从内容明细化、考核制度化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在加强跟踪问效方面,辽宁省委依法治省办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团队反复论证、向有关单位5次征求意见,在全国率先出台《辽宁省法治社会建设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试行)》,量化法治社会建设3级指标,细化形成89项刚性指标,制定386条评价标准,明确责任单位并赋予分值。
山西省实行“督考一体”,把普法工作列入法治督察重要内容,作为省委法治建设专项工作考核重要指标,开展清单式、全覆盖实地督察。省直各部门均在官方网站公布普法责任清单,全面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工作中,各地将创建工作成效列为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对工作落实不力的乡镇(街道),责令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向区委作出深刻检查并取消年度评优提职资格,坚持以考核“关键少数”带动全区示范创建全面提速。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在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普法责任制切实压紧压实,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公民法治素养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