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近日联合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部门,聚焦重点医院、重点科室、重点号源、重点时期,开展防范打击医院“电子黄牛”专项行动,努力保障群众正常看病就医。目前有关部门已经提供“电子黄牛”线索60余万条,精准锁定号贩子134人。
“黄牛”一直是医疗领域的顽瘴痼疾。以往,“黄牛”主要通过在医院窗口排队抢占号源,而随着医院广泛开展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一些线下“黄牛”也逐渐演化成“电子黄牛”,他们有的利用自动工具在医院的挂号系统中代挂号,有的“黑进”医院内部的挂号网络,大量抢占号源再进行转让倒卖,牟取高额利益。应该说,不管是传统的线下“黄牛”还是“电子黄牛”,都严重扰乱了医疗秩序,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损害了患者的合法权益,必须予以整治。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倒卖车票等有价票证、凭证的,视情形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情节严重的,还有可能触犯刑法。而随着当前呼吸道传染病呈上升趋势,群众就诊需求较高,“电子黄牛”也愈发猖獗。若依靠传统的监管方式,或是仅靠个别部门单打独斗,势必难以对其进行有效整治。因此,亟须相关部门提升协同打击治理能力,打好防治“电子黄牛”组合拳。
此次北京开展防范打击医院“电子黄牛”专项行动,可谓是直接命中了“七寸”:一方面,有关部门综合运用系统后台监测、安全防护工具监测等手段,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电子黄牛”;另一方面,建立全市医院共享的号贩黄牛库,并与各挂号平台共享,形成全市联合防范、联合惩戒工作机制。从目前取得的成效看,这种“技术对抗+协同治理”的做法,有效提升了打击的精准性,让“电子黄牛”无所遁形,同时也最大限度地确保了号源得到公平合理分配。
群众健康是民生大事。在打击“电子黄牛”的同时,有关部门也要从医疗服务的供给端发力,如进一步统筹医疗资源的调配和管理,优化就诊流程等。如此,方能让“电子黄牛”失去市场,更好地维护医疗秩序、保障患者就诊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