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整体安排,其中规定从严处置首发、首转、多发、煽动传播网络暴力信息的账号。
网络暴力是网络空间的毒瘤。一场突如其来的网暴事件,轻则导致当事人心生焦虑,重则导致当事人精神失常,甚至不堪压力选择轻生。从网暴的生成传播机制来看,一起网暴事件从发起到初具规模,再到形成排山倒海般的声势,离不开始作俑者设置话题挑动公众神经,也离不开不明真相者下场参与壮大“声威”,更离不开一些别有用心者组织炒作、推波助澜。不过,从以往网暴事件的处置情况看,由于网暴参与人数众多,且侵权与否边界不甚清晰,无论是发起者还是推波助澜者,往往很少有人为此担责,以致事件处置大多不了了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一些网暴参与者的“法不责众”心理。
如何纠正网民的这种错误心理,又不至于因打击范围过广引发“全民违法”,就成为一个事关网暴治理成效的重要问题。今年6月,“两高一部”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重点打击恶意发起者、组织者、推波助澜者以及屡教不改者,初步明确了网暴的司法治理重点。此次《意见》亦明确提出,对首发、首转、多发、煽动传播网络暴力信息者从严处置,再次体现了轻重有别的治理思维。这既有助于执法司法机关找到合适的治理“锚点”,也能有力警醒网民在发布关涉他人权益的言论时更加审慎,而不是在有意无意间成为网暴的始作俑者、推波助澜者。
当然,治理网暴不仅需要在后端强化法律责任,也需要在前端做好技术防范。对此,《意见》提出要为网民提供便捷化举报渠道,快速受理处置网暴信息,提升网暴信息溯源能力,这些都有助于提升网暴防治成效。总之,只有找准网暴治理“锚点”,并进行全链条防治,才能将网暴扼杀于微末,从而让网络空间天朗气清、远离网暴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