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按压开关的同时缓缓吸气,放轻松,把氧气吸上就好了。”5月4日,在慕士塔格峰下的冰川公园,民警孙中川正教游客使用便携氧气瓶缓解高原反应症状。
孙中川是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喀什边境管理支队科克牙尔边境派出所卡拉苏口岸警务室警长,常年驻守在被誉为“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西麓,守护着这里的平安。
警务室的墙上挂满锦旗
隔着中巴友谊公路,孙中川所在的警务室与慕士塔格峰遥遥相望。慕士塔格峰海拔7500多米,以神秘雄奇著称,每年都吸引大量登山、滑雪爱好者前来旅游,由于高寒缺氧,又被称为“生命禁区”。
“高原突发情况多,高原反应、车辆事故、游客迷路……啥情况都有,平均每周都要有3到5次救援救助。”孙中川说。卡拉苏口岸警务室驻地平均海拔3800米,为了能够更好服务过往群众,他将警务室最大一个房间腾出来建成“高原救助站”,放置了氧气设备、高原药物、车辆维修工具等高原应急必需品。
旅游高峰期时,全国各地慕名来到冰川公园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孙中川和战友们还要在景区往来巡逻,从慕士塔格峰脚下步行至海拔4866米的冰川约2公里,孙中川每天要往4至5趟。记者跟随他走到一半,就感觉胸闷气短、气喘吁吁。
一次执勤,孙中川看到一辆越野车停在中巴友谊公路上,他立即上前询问,得知是两个大学生自驾旅游,车辆爆胎无法继续前行,他从执勤车后备箱拿出工具,三下五除二帮他们解决问题。
2020年8月,3名上海游客带着孩子来高原自驾游,驾驶员突发高原反应,他和战友们连夜进山开展救援,途中遭遇狼群,所幸他们随身携带了武器,才将狼群驱散,从晚上11时持续到次日凌晨5时,终于救出被困游客。
“这样的情况太多了。”被救游客送来锦旗表达感谢,如今,警务室已经收到一百多面锦旗,挂满了墙壁,这也是他守护一方平安的见证。
想方设法为群众办事
卡拉苏口岸还担负着口岸流动人口、企事业单位、外国人管理等工作。部队炊事员出身的孙中川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些业务,为了能尽快上手,他随身带”口袋书“,遇到不懂的就立刻翻书、查资料,实在看不懂的就去问派出所的老同志。就连警务室的辅警、护边员都给他取名“孙认真”。
学习认真,服务群众也认真。辖区虽然只有43名常住人口。孙中川说:“辖区老百姓不多,咱主打的就是一个服务。”
帕提马汗·铁兰大妈的丈夫在2020年底去世,只有一个儿子也不在身边。一个人在口岸靠开小商店维持生活。每次到口岸走访,孙中川都要去问问大妈有没有困难,帮她修修电表、搬搬东西,久而久之,大妈遇到困难会主动给孙中川打电话。
一天凌晨5点多,帕提马汗大妈家的水管突然破裂,房子里浸满了水。大妈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拨通了孙中川的电话。他赶来后帮大妈接好了水管,清扫屋子里的积水,干完这些之后,天已经亮了。帕提马汗大妈每次见到孙中川都会拉着他的手说“好巴郎。”
孙中川总是说:“只要是群众的事情,永远都不嫌麻烦,想尽一切办法解决。”
扎根在“生命禁区”
卡拉苏在塔吉克语里是“苦水、黑水”的意思。因当地的地下水“铀”和“氟”化物超标,无法正常饮用而得名。
2020年3月,孙中川刚到警务室时,用水需要开着皮卡车装着水桶到1.5公里外的河滩去拉,吃饭要用煤炉子做。一次巡逻,他发现警务室侧后方2公里处有一眼泉水,但因为无路通行,警务室民警从来没有在这里拉水。孙中川随即就想到通过地下管道把泉水引到警务室。
说干就干,孙中川先是在地下开出了一条2米深的引水管道,用了一段时间后,随着帕米尔高原天气逐渐变冷,管道里的水冻住了,他带领战友将管道加深到2.5米。自此之后,随时打开水龙头都有清澈的泉水流淌出来,虽然无法饮用,但生活用水方便了很多。
孙中川说:“在高原上,人也是一样的,要把根扎得深一点。”水的问题解决了,他又开始研究年久失修的电,电的问题解决了,接着升级电锅炉……如今的警务室已经是水电暖一应俱全。
在他看来,改造警务室不仅仅是为了能让自己住得舒服一点,更想让跟他在一起工作生活的辅警、护边员能够吃好住好,一起在这里扎下根。
因为长期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下工作,1997年出生的孙中川较同龄人显得格外苍老,嘴唇黑紫,脸色黢黑,像个沧桑的“小铁人”。
他说:“我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趁着年轻多干点事情,我会把根扎在慕士塔格峰下,守着警务室,守着这一方热土和百姓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