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源治理一直是法治建设当中的重要话题,如何让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更是诉源治理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化和发展。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法院始终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结合自治州“四大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具有博州特色的解纷调处模式,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多元解纷格局。
主动融入市域治理现代化打造平安博州
积极参与街道(社区)法治建设,全力创建“无讼(乡村)社区”。截至目前,全州两级法院在街道(社区)设立40个法官工作室,数十名法官以“法治副主任”的身份,通过“六诊法”参与到街道(社区)法治建设中,协助街道(社区)开展法律服务援助、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培养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社区法治示范户,做到“面对面解纷”“零距离普法”,真正让法官走进群众、服务群众、化解矛盾,进一步促进博州市域治理现代化。
人民法庭将调解工作融入基层平安细胞,不断将司法服务延伸至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哈日布呼镇人民法庭以乡镇诉讼服务全覆盖为着力点,以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为出发点、以有效传递司法温暖为落脚点,全面落实“三进”强基工作,在社区建立矛调对接中心,通过在社区、村队张贴法官联系卡,设立固定的包联法官,“约诊”+法官‘坐诊’”的双诊模式,解决了大部分调解难题。该法庭还与辖区司法所、派出所、25个村队及社区建立联系网络,开创了“一庭两所”的综合“会诊”模式。
主动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护航企业发展,深入企业走访调研是法院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必要举措。博州两级法院均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了“涉企绿色通道”,对于涉中小微企业案件,坚持“快调、快立、快审、快执”服务理念,化解涉企案件920余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000余万元,进一步加大法院主动服务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为博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法院力量。
阿拉山口市法院聚焦口岸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边民互市贸易中心等企业聚集地,通过在综合保税区设立法官工作室,定期走访调研详细了解各企业生产经营,搭建企业与法院的沟通协作平台,不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实地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法律咨询和服务。今年以来,共调研走访23次、覆盖企业23家。阿拉山口地平线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曾一度进入破产程序,阿拉山口市法院对其进行破产重整,为企业重新融入市场创造条件。经多方努力,该公司注入新的活力,重新融入市场,发展壮大了口岸经济。
自觉延伸司法服务促进旅游良性发展
博州旅游景点较多,游客量与日俱增。在旅游旺季,博州两级法院不仅在旅游景点安排法官全天值守,实行旅游审判“110”新模式,快速到达现场、快速受理、快速解纷。同时,还为游客提供相关法律咨询、宣传《消费者保护权益法》等法律法规、现场答疑解惑、及时纠正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现场化解游客在景区发生的人身损害、财产损害等旅游纠纷。“法旅融合”及时解决游客“最后一公里”的后顾之忧,为来博游客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
博乐市人民法院的赛里木湖旅游巡回法庭和温泉县法院旅游巡回法庭自成立以来,定期选派资深员额法官和法官助理组成专业旅游合议庭,在旅游高峰期巡回办案,灵活机动处理旅游纠纷10余件次,使游客的合法权益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维护。
自觉扛起维护生态安全责任加强环境保护
博州草原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相对薄弱。博州两级法院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鼓励牧民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坚决斗争,自觉维护良好生态环境。
温泉县居住着较多牧民,温泉县人民法院结合地理环境,积极开展“送法进山、送法近心”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建立“马背法庭”,运用巡回审判解决矛盾纠纷的同时,还为牧民讲解环境资源典型案例,以点带面,调动大家保护草原、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增强牧民环保法律知识。
打造“法院+”多元解纷模式让矛盾解纷加速
博州法院牢牢把握“集约高效、多元解纷、智慧精准、开放互动”的目标和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工作要求,建立“法院+”联合纠纷化解工作模式,不仅联合工会、工商联、人民银行、人社局等7家单位合力解决涉劳动争议纠纷、涉金融纠纷、涉商涉企纠纷,制定在线诉调对接机制,还与律所、商会等行业性组织对接,签订合作协议,不断强化法院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手段和能力,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入驻人民法院调解资源库,有效发挥行业解纷优势和司法保障作用。
博州法院全面运用智慧法院带来的红利,用好用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线诉讼服务平台、电子送达平台等各类线上便民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处理方式。不仅如此,博州法院科学调配速裁团队,以“1+1+1+1”模式,即“一名法官+一名法官助理+一名书记员+一名调解员”加快案件办理时间。2022年以来,全州24个速裁团队审理案件平均审理时间12天,努力打造普通案件前端快调快审、疑难复杂案件后端细审精判的审判格局,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