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市九间楼乡詹家庄子村: 在乡村振兴中留住乡愁
来源:石榴云/新疆法制报   发布时间: 2023-02-24 11:12:05  作者:张秀 郝金萍

“城里长大的孩子,以前只在书本、图片里见过磨盘、脱粒机这些老物件,如今在农耕文化园就能见到实物。大人们也可以在这里赏田园风光,寻乡愁记忆。”2月19日,乌苏市九间楼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陈江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在詹家庄子村建立农耕文化园的初衷。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持续推进,主打田园牧歌、乡土生活的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大家青睐。

2019年8月,詹家庄子村在九间楼乡党委的统一规划下,因地制宜建成占地500平方米的农耕文化园,设立民俗展厅、农具展厅、群众智慧展厅、红色之旅展厅、农事体验区、亲子游戏互动区,并从村民家征集到锄头、磨盘、马灯等农具400多件。一件件布满岁月痕迹的老物件,让乡愁从抽象变为具体,从无形变为有形。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发展强。如何以“党建+”引领乡村发展?詹家庄子村党支部积极完善管理机制,对党员干部实行量化考核,引导全村48名党员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身体力行带头干。

游客在乌苏市九间楼乡詹家庄子村农耕文化园参观。 (资料图)

2022年5月,詹家庄子村党支部争取项目资金,在500米长的主街道加入农耕特色元素。同时,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村里自筹资金,实施多彩百亩花海、千米紫藤长廊、荷花池、户外露营地等项目,集吃、住、玩、乐于一体,打造优质度假地。

日益红火的农耕文化旅游不断推动詹家庄子村休闲观光农业转型升级。2022年,詹家庄子村将带头增收致富、树立文明乡风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推广运用基层治理积分制,村民们发展旅游、振兴乡村的劲头更足了。

村民李勇杰经营农家乐,招牌土菜“八块鸡”远近闻名。2022年7月,乌苏啤酒节举办期间,许多食客纷纷驱车前来尝鲜,李勇杰一家日均收入2500元。

乌苏市农业农村局驻詹家庄子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张勇告诉记者,为充分挖掘农耕人文资源,村里成立了社火队、秧歌队、腰鼓队,每年在本村和附近乡镇演出40多场次,进一步打响了特色农耕文化旅游品牌。

农耕文化园里陈列着一张特殊的摇床,它是村里的“传家宝”,几十年来,30个不同民族、不同血缘的孩子先后在这张摇床里享受儿时的欢乐。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男人在外上工劳作,女人大多在家照顾老人孩子,但抱孩子就挪不开手做家务,‘别斯克’(哈萨克语,意为小摇床)一‘床’难求。”捐赠摇床的村民居拉提·托依白克回忆说,谁家需要摇床就来他家借,你家用一年,我家用一年,每个孩子用完以后,孩子的父亲都会在摇床扶手上刻一个记号。

摇床在不同民族的家庭辗转,变的是使用者,不变的是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情。

2021年,詹家庄子村农耕文化园被塔城地区列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基地”,吸引了周边县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学习。截至2022年12月,农耕文化园接待28个参观团逾8万人次。

游客多了,村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2022年,詹家庄子村人均收入达18400元。

“我们还在农耕文化园里打造了‘小院村民法治讲堂’,不定期组织开展普法活动,引导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经营,诚信发展。”张勇说,詹家庄子村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结合当地实际,依托农耕文化园,寓治理于发展,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走好善治之路,推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石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