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远,从警30多年来,他忠于职守、矢志不渝、勤勉敬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誓言。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3次,2021年被公安部、国家信访局评为全国公安机关信访工作先进个人,这些荣誉的背后,浸透着他的心血和汗水,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当代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
做公安信访的“排头兵”
张志远是塔城地区公安局信访科民警,他始终坚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面对来访群众,他总是热情接待、耐心细致的为“上门群众”服务,“一杯热茶、一张笑脸、亲切沟通”是他的工作常态,对待情绪不稳定的群众,他甘做“出气筒”,力求“事心双解”。面对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他不等不靠,坚持以“磨破一张嘴、跑细两条腿”的精神,推动矛盾解决。正因为满心装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百姓的事情大于天”的信念,短短几年时间,张志远带领科室全体干警将排名靠后的公安信访工作,直接提高到了连续三年位列全疆第一,信访工作质效实现了质的提升。
他常说:“我们门口挂的是‘公安信访、人民来访接待室’,我们要对得起这身警服、对得起广大群众。”
为做好信访工作,他常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了一套得心应手的工作方法,即“一听三心”工作法:“一听”就是耐心听取来访群众的信访诉求、生活状态、家庭情况,拉近与信访群众的距离感;“三心”就是要有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办的“事业心”,换位思考的“同情心”和高度负责的“责任心”。5年来他累计接访、走访、回访群众5千余人次,督办、交办的300余件信访事项办结率100%、化解率达98%以上,对60余件“骨头案”“钉子案”全部实现了息诉罢访,受到广大来访群众的好评,小小的信访室更是挂满了致谢锦旗。
做化解积案的“铁先锋”
张志远坚持把“维护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度、不让有合法合理诉求的群众吃亏”作为工作信条,带头改进工作措施,制定“矛盾大清理”机制,带领人员摸排梳理信访矛盾纠纷5896起,并在规定时间内办结。
针对疑难复杂的信访旧案化解不了、新的信访事项不断产生的实际,他大胆创新,建立“塔城地区公安机关回访工作措施”等四项信访工作机制,形成“涉警类信访件专人包管、所队领导包案、局领导包联”的联系制度,极大促进了日常矛盾纠纷排查及疑难信访案件化解工作,从源头遏制了越级访、进京访现象。2019年全疆公安信访工作现场会在乌苏市召开,一批公安信访先进举措在全疆推广。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对于每个疑难信访案件,他千方百计研究解决办法,对于诉求合理的信访事项,他定人定责无条件保质保量完成;对于诉求不合理的信访群众,他耐心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和政策规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化解疑难信访案件120余起,其中10年以上案件12起,真正实现了“清仓见底”的目标。
为推动地区信访积案化解工作,他牵头组织开展“信访积案化解专项活动”,针对需要救助的信访人,他多方协调,解决了一大批积案、难案。同时,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各类积案得到彻底化解,发挥了社会稳定“减压阀”作用。
做群众满意的“贴心人”
张志远天生是个“热心肠”,从事信访工作以来,他先后帮扶8人,共申请司法救助救济金38万余元。当群众最困难、最需要的时候,他总能挺身而出,帮助老百姓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农民工讨薪问题,是每年关注的重点,处理不好容易引发个人极端事件和集体上访事件,张志远高度重视,及时召集人社、住建、施工单位等多个部门商讨解决办法,共接访16起,追回欠薪300余万元。同时,指导各县(市)针对农民工信访事件开通“绿色通道”,全方位提供法律援助和支持,累计帮助农民工追回欠薪3800余万元,为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老上访户”杨老太太,十几年前发现自己的户口在老家被注销,由于没文化,本人又无力回原籍办理,变成了“黑户”,无法办理社保、医保、银联卡,就连出行都成了问题。张志远了解情况后,主动接下这个“烫手山芋”,通过电话、视频积极联系河南警方,由于时间久远,早已没了户籍痕迹,但他不抛弃、不放弃,搜集了大量老太太的资料发给了河南警方,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打动了对方,成功恢复了杨老太太的户籍。2021年,杨老太太亲自将一面印有“真心为民办事 倾心替民解忧”的锦旗送到张志远手中,那一刻,这位70多岁的老人激动的掩面而泣。
在乌苏市其格勒克村入户走访期间,张志远发现村民阿某生活非常困难,“热心肠”的他主动上前了解情况,得知阿某今年65岁,母亲今年95岁,至今都没领过任何老龄补助金等。见此情景,他毫不犹豫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多次到民政、社保部门查询资料,积极协调乡政府、社区、派出所等多家单位,利用一个多月时间,终于为其母亲申办了老龄补助金、高龄补助金、最低保障金,还帮助其外孙女成功申报了助学金。看似不大的这些举动,却解决了阿某一家人生计的大问题,这就是人民公仆张志远的本色演绎,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