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家刷抖音,常常会发现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方式具有一些相同之处:往往都是先从民间广泛的关注开始。然后相关部门对舆论热点问题回应,这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成为了推动事件发展进程的客观路径。
是好事吗?是好事,14亿人口的中国,事儿太多,人太多,要做到均等关注每件事情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民间舆论的形成和关注点,其实是对政府工作的帮助,让政府可以查缺补漏,也让那些因各种因素求助遇阻的人们,有更多摆脱困难的可能性。
但完全是好事吗?并不是。原因在于一旦以这样的逻辑推动事情的解决,就会给群众心里留下一个印象:相关部门是没办法,事情曝光了不得不这么干。而且很多时候,群众这种看法也并非虚妄。这就很糟糕了,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做了再多努力都可能会被消解。
这不是个小事,它关系到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倘若老百姓遇到困难时只能依靠引起舆论关注去解决,那还要职能部门干什么呢?
平心而论,绝大多数人遇到自己无法独立克服的困难,第一时间都是向自己能“够得着”的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只有在求助无门的情况下,才会诉诸别的方式。也许是平和的方式,也许是激烈的方式。
诚然,我们有这么多的民众,有这么多的诉求,基层部门工作量可想而知,但解决的途径是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让群众求助有门,遇难有帮,渠道畅通。
只有这样的担当和作为,有为民办事的工作作风,才能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让老百姓信任。因为,这种信任,是董存瑞、黄继光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信任;是焦裕禄、孔繁森们用呕心沥血的操劳换来的信任;是张桂梅、拉齐尼·巴依卡们用毕生信念和执着换来的信任,在百余年时间里,从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上一点一滴汇聚成海,成为巨大的财富,更成为我们党雄厚的执政根基。
不能挥霍,更不能辜负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