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良好的社会治理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十年来,我区着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地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扎实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让社会治理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党旗引领凝聚共建合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
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对此,阿拉山口市友好街道党工委书记娄延涛深有感触。
10月17日,友好街道友好社区居民陈银花向网格员阿勒玛·祖马克反映小区暖气不热,阿勒玛把此诉求反馈至社区。在社区的协调下,热力公司工作人员上门检查,发现小区供热管道漏水,立即维修、恢复供热。
今年以来,阿拉山口市建立“亚欧枢纽红色党建区”,将驻市单位与街道(社区)、市直部门单位党建工作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党建联动。友好社区统筹资源、搭建平台,汇聚11个成员单位党组织、124名在职党员的力量,推动社会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我们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激发‘亚欧枢纽红色党建区’品牌活力,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畅通‘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娄延涛说。
我区各地在社会治理中探索“党建+”模式,不断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阿克苏地区创建“党建+红色物业联盟”,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推行“党建+网格”,和田地区打造“党建+幸福小区”……一批创新实践持续擦亮社会治理“新疆品牌”。
法治先行激发共治动能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如今,“法治为先”理念贯穿了新疆基层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和各环节,广大干部越来越善用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思考问题,以法治方式、法律规则处理问题。
作为全国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州,阿勒泰地区发挥法治保障作用,以多元解纷为“钥”,开社会治理之“锁”。小事吹哨子、大事响喇叭,矛盾不上交、风险不外溢,福海县推行的“乌伦古经验”入选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福海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新艳说:“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推进法治建设,在乡村、社区培养一批‘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近年来,我区各地打造“百姓说事点”、“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探索创造更多依靠基层、发动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实现预防化解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动员令!”疏附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副院长高翔表示,该院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积极融入辖区诉源治理大格局,以诉讼服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这几天,皮山县公安局乔达派出所所长阿卜杜热合曼·阿巴拜克尔每天组织全所民辅警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每学一遍都有新的感悟体会,我们要学以致用,打造‘群众家门口的警务室’‘石榴籽志愿者服务队’,努力做到服务群众既有‘速度’更有‘温度’。”他说。
人人参与共享治理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一重要论述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反映了基层社会治理从单打独斗到多元互动的时代诉求。
温宿县稻香社区曾饱受“垃圾没人清理、绿地成菜园子”等问题的困扰。如今,通过建立“红色物业”,稻香社区将业委会、物业公司、小区业主等拧成一股绳,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群策群力解决小区管理中的难题。
温宿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祁军说:“我们要优化治理体制、提升治理能力,做到治理过程让群众参与、治理成效让群众评判、治理成果让群众共享。”
小事连着民心,大事连着民生。我区各地发展壮大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防群治工作新机制、新模式。库尔勒市推出“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以治理精度提升民生温度。洛浦县修改完善村规民约,破解乡村治理难题。
洛浦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薛爱军说:“我们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深耕基层社会治理‘责任田’,充分释放‘制’的优势,做好‘治’的文章,防风险、解纠纷、护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谱写建设美好新疆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