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黝黑,身材精干,他经常穿梭在塔城地区额敏县也木勒牧场也木勒村的小巷里,东家劝劝架,西家帮帮忙,如果不是那穿着整齐的警服和那字迹密布的笔记本,也许很多人会把他当成一个热心肠的“群众”,他就是塔城地区额敏县公安局也木勒派出所辅警杜曼•叶尔肯。
杜曼•叶尔肯,男,哈萨克族,2010年加入额敏公安,工作12年来,四次被评为“年度优秀辅警”,2021年自治区便民服务先进个人,两次突出贡献“优秀辅警”。
进百家门 他是深耕社区的多面手
刚接手也木勒村时,杜曼发现这里的群众法治观念薄弱,汉语水平较低、对于法律知识一知半解,为此,他想出一个最笨的办法,把法律知识翻译成哈萨克语大白话,浅显易懂,生动有趣,让群众用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讲给他们听、唱给他们听。
2010年7月,杜曼在阿某家入户走访时,了解到阿某的妻子生病住院,两个孩子不能就赡养老人达成一致意见,都不愿意履行赡养义务。杜曼先后多次到阿某的两个子女家中,逐个化解他们的心中积怨,又联系他们到所里进行调解。同时,杜曼还联合司法所对其进行法律义务宣传,以同身为父母的切身感受对其进行道德教育,最终两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意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
他深知,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他与同事沟通协调,利用“百万警进千万家”为契机,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旨在提高每一位群众的法律观念,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同时,他还定期检查商铺、学校、企事业单位、群租房,分门别类建立工作台账,实现数据应采尽采,安全隐患应排尽排,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整改落实,治安案事件逐步下降,拧紧社区“安全阀”。
真情真意 古稀老人认他是“干儿子”
“小杜,你几天没来家里,我看你都瘦了,工作再辛苦,也要按时吃饭。”古奶奶拉着杜曼的手心疼地说道。
古奶奶今年已有90岁高龄,子女在外工作,常常独自一人在家,杜曼在入户时经常看见奶奶坐在门口的长椅上,心生疑惑,与古奶奶唠家常问起此事。
“我的孩子们都在上班,孙子孙女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坐在门口,我如果出事了,路上的行人都可以看见,可以快速帮我呼救。”听了古奶奶的话,杜曼便记在了心底,每日看望老人,陪她聊天、解闷,帮她修缮房屋、浇花、打扫卫生,成为他的一种习惯。老人逢人便夸,“这是我的警察儿子,我的儿子太贴心了。”
时间久了,群众遇到的急事、难事,家中水、电、煤发生故障、夫妻不和、家人患病、子女读书、甚至下水道堵塞都爱找他,遇到什么喜庆事,也都爱找他,他成为群众眼中的“百事通”。
从警十载 真情书写无悔青春
社区600多户,杜曼不知走了多少遍,每次走访时,他都习惯带着笔记本,哪家遇到了困难,都会一一记下来。至今,他的笔记本装满了一个抽屉,也积累了自己的一套社区工作方法,新来的民警、辅警都前来向他讨教。
从警校来到派出所实习的“小卓”,在繁杂的工作中整天忙的焦头烂额,有些意志消沉,杜曼主动与其交心,传授工作技巧,释疑解惑,带着他走街串巷、入户走访,遇到问题,告诉他如何行之有效的解决。他经常叮嘱小卓,警察是个“苦”职业,要有顽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以后的路还长,要积极主动学习,统筹安排,才能在工作中少出错、不出错。在杜曼传帮带之下,小卓很快适应了工作节奏,工作也有了明显的起色。
“天气炎热,照顾好群众的时候,杜曼叔叔也请你们照顾好自己,这是我最喜欢的糖,杜曼叔叔你一定要吃哦!”杜曼的办公桌上,留着一封字迹工整的信,上面放着几颗大白兔奶糖。
糖果来自一位十岁的女孩,她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和奶奶相依为命,她说:“杜曼叔叔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常常来帮我们铲煤、帮我们修水管,农忙时,帮我们收割麦子,奶奶生病了,送奶奶去医院,帮我开家长会,还教我功课,他就像一个无所不能的‘超级大英雄’,有他在,我和奶奶啥都不怕。”
“这个糖果是妈妈给我带回来的,我舍不得吃,悄悄放在口袋里,我想把我最喜欢吃的与杜曼叔叔分享。”刚从街面执勤回来的杜曼看到这封信瞬间破防,拨开一颗吃到嘴里,更甜进了心里。
风风雨雨十余载,他从“小杜”变成大家口中“杜曼哥、师傅、百事通”,他依然走在服务群众最前列,扎根于群众之中,奔波于家长里短,俯下身子在自己的责任田里辛勤耕耘,用汗水浇灌出一朵朵警民情谊之花,收获出平安辖区的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