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针对老年人的诈骗犯罪时有发生
一些老人的毕生积蓄被骗走
老年人获取信息渠道相对单一
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不高
面对各类新式骗局
更容易落入骗子的圈套
冒充电商客服诈骗
案例详情:退休后的刘女士在家中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中国邮政快递的工作人员,告知刘女士网购的商品在邮寄过程中丢失,可按规定进行赔偿,让刘女士下载“腾讯会议”APP。随后,对方在该APP内与刘女士进行语音会议聊天时,以指导李女士办理支付宝人工理赔为由进行诈骗,刘女士在此过程中先后被骗两万余元人民币。
防范提醒:不要下载陌生人推荐的APP,并与陌生人开启语音聊天或屏幕共享功能;接到自称客服人员打来的“货品质量问题”“快递丢失破损”类的电话建议立即挂断;警惕陌生人的“屏幕分享”邀约,涉及私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密码、验证码时,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投资理财诈骗
案例详情:张大爷在微信上添加一陌生好友,并微信聊天。对方自称会炒股,可以教张大爷。张大爷按照对方要求,在某投资平台充值一万余元,后发现该平台无法提现。
防范提醒:投资必须选择合法正规的平台和机构,不在来历不明的网络平台及App上投资及炒股,不要相信所谓的“导师”“专家”;凡是给私人(陌生人)账户转账投资的都是诈骗;不加入未经核实的投资炒股群,这些群十有八九是为你“量身定制”的骗局,群里可能除了你以外,全部都是骗子,让你不知不觉落入圈套。
冒充“公检法”诈骗
案例详情:李大爷接到自称是“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电话,称李大爷的孙子在学校与同学打架,被公安机关抓获,需转账10000元至某银行账户上,可以进行内部解决,放了其孙子。李大爷信以为真,未经核实就操作转账。
防范提醒:公安机关办理案件,不会通过微信、QQ等社交工具;公安机关不会要求群众转账,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等手段向群众索取银行卡号和密码。如果您在拨打亲友电话时,发现有“停机、空号”等异常情况,需提高警惕,设法通过其它途径联系该亲友,核实并提醒谨防上当受骗。
钓鱼网站诈骗
案例详情:高大爷接到陌生短信提示:其社保卡账户已过期,需要办理重新激活才能正常使用,短信内附带激活链接。高大爷点开链接后,按照页面提示,填写姓名、身份证号、银行账号、手机号、银行卡密码,但没等到新的电子社保卡,却等来了银行卡被扣款的短信通知。
防范提醒:切勿盲目点击网址链接!市民收到类似短信,特别是含有一些可疑网址的信息,一定要谨慎对待,可致电官方客服,或到相关服务网点、单位咨询确认,切不可盲目登录链接网址。此外,市民遇到需填写个人身份信息及银行卡信息时更要谨慎,切勿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老年人应该如何加强自我防范呢?
警方提醒
识别下方二维码
举报涉养老诈骗违法犯罪线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