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的爆雷声,还在冷不丁炸响。
据报道,上海艺齐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音乐培训机构“小音咖”爆雷,线下门店已经人去楼空,很多家长预交的学费少则上万元,多则几十万元。有家长代表告诉记者,目前家长们的维权金额总共超9亿元,涉及的家庭三到四万户。一些在机构兼职工作的老师,同样面临欠薪要不回的尴尬。
“拖欠工资”“卷款跑路”“人去楼空”“维权无门”……一段时间以来,教育培训机构的类似新闻,时而就会见诸网络。纵观各种剧情,也是大同小异。面对家长和老师的发声维权,有的培训机构还会象征性发布声明回应,有的则索性玩起了“失联”,徒留一地鸡毛。
应当看到,一些培训机构接连爆雷的原因多是自身经营模式和盲目扩张的问题。对于培训机构,尤其是素质教育培训机构来说,扩张的步伐往往是过于激进的。一方面,以“低价”等噱头狂吸预付款,迅速回笼资金,将其作为“收入”来开支;另一方面,却花大价钱拉新获客,短期内多点位扩张“盘子”。而一旦对风险应对不当,很快就会陷入资金流断裂的困境。到头来,受罪更多的,是买课的家长、孩子和授课的老师。
正因为事关重大,且具有一定代表性,培训机构才不能一“爆”了之,而应妥善解决好消费者的退费退款和教师的权益保障问题。
从退费退款来说,预付费一直是“退费难”的重灾区。尽管这些年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开展预付费治理,但现实中解决起来仍颇有难度——何况,面临的是爆雷的机构。对此,相关部门要畅通举报维权渠道,加强指导监管,督促培训机构尽早制定退费清偿方案;确实没有兑付能力的,也要想方设法为家长制定转班转课或其他可接受的方案。至于家长和老师质疑的是否涉嫌诈骗或其他违法问题,也不妨搜集证据、果断用法律武器维权。要让企图“玩消失”“不露面”的机构负责人明白,消极处理爆雷事件,永远不可能全身而退——不仅可能面临行业禁入的黑名单风险,更可能因此承担沉重的法律代价。
培训机构教师的权益问题也应重视。一些培训机构的老师是兼职性质,他们的工资报酬和权益保障同样不能落下。而对于那些从教培机构走出、准备重新在教育领域择业的老师,也应有相应的安置支持政策。2021年,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就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教培行业人才专项服务季”活动,服务教培行业求职者。这样的支持措施,值得继续探索。
一句话,任何教育培训机构的爆雷或者倒闭,都不能撇开自己,让家长、老师和社会来当“冤大头”。对于已经爆雷的机构,相关部门要盯紧处理,别让退费和老师权益随之烂尾。而对那些可能爆雷的机构,则要加强风险预警,提早介入处理。保障好家长和老师的切身权益,教育培训机构才能“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