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为起点
向西横渡居延海和巴丹吉林沙漠
进入甘肃境内
西跨祁连山
就在新疆天山与祁连山的交界处
有一条铁路
——临哈铁路
临哈铁路建成于2016年,是华北地区通往西北地区的直接通道,承担着疆煤外运的重要任务,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骨干的中欧班列也从这里通过。
2015年12月,临哈铁路额济纳至哈密段开通,其中在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局哈密公安处管内的233.229公里线路上设置了2个派出所,远端的梧桐水站派出所距离哈密230公里,全所4名民警1名协警,平均年龄53岁,承担着4个车站和104.9公里线路的安全保卫工作。
梧桐水车站如同一座小岛,孤零零地矗立在哈密市伊州区双井子乡北部,向东110公里是甘肃省肃北县的马鬃山镇,向东南200公里是甘肃省瓜州县的柳园镇,向南37公里到达双井子乡的人员聚集区,向西230公里是哈密市区。
这里远离城市,生活物资和用水通过五天一趟的通勤列车及水槽车从200多公里外的哈密运输,特别是生活用水,储存在水窖中,需要层层过滤才能饮用。为了节约,站区采取限时供水,每日早中晚各两个小时,于是,大大小小的水缸、水桶成为站区每个单位生活区的必备品,到了供水时段,“家家户户”都抓紧时间补充储水。俗话说,清水满仓,心中不慌。
2021年大年三十,因为梧桐水车站消防水井爆裂,这里断水了,好在所里储备充足,短时间不会发生问题。教导员张利军一边让大家继续准备年夜饭,一边清点计算,谁也不知道要停几天水,得谋划好才行,毕竟,如果让公安处送水太远了,还是尽量自己解决吧。水一停就是三天,“节约用水”成为这个春节整个车站的关键词,大家很有默契地放弃了洗脸洗脚的生活习惯,靠着储备硬是熬过了这三天。
今年58岁的线路民警李玉民是这个派出所的元老,从线路开通至今,已经坚守了六年多。他说,生活上的困难,坚持一下也就过去了,最难熬的莫过于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单调与刻骨铭心的寂寞。车站初建的时候,这里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信号,只有一部工作电话,跟家人联系得长话短说,不能耽误了工作。
每次轮休,往返于哈密与梧桐水之间,就仿佛穿越了一般,小小的哈密市,在看惯了身边孤寂荒漠的民警们眼中显得如此繁华。每次休息,李玉民总喜欢到人多的地方转转,因为,在梧桐水,见到的黄羊比人多。
是的,派出所辖区内没有一个常住人口,但动物可不少,巡线途中,黄羊、狐狸,还有狼,大家都能遇见,可就是没人。
“那次我和教导员开车巡线,半路上轮胎扎烂了,周边荒无人烟,手机也没有信号,好在我们带着工具,两个人边商量边干,整整一个多小时总算是换上了备胎,可把我们冻坏了。还好只扎了一个胎。” 50岁的线路民警李彬对于这段经历记忆犹新。从那以后,民警们出车前,除了仔细检查车况外,还得多装一个备胎和全套的工具。
梧桐水的冬天,最低气温超过零下30℃,这里的风一刮起来,没有沙子,却是刺骨地冷。民警们进驻的第一年,车站没有暖气,外面下着大雪,三张床围着一台电暖气,穿着毛衣毛裤,身上盖着被子和大衣,却还是冻成了“团子”。
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和不适,可大家却没有忘记铁路民警的初心,尽管只有一条线、十几趟车,可每个人都一丝不苟,就像一颗颗道钉,牢牢钉在自己的位置上,守护着线路和列车的平安畅通。
工作之余,民警们一起动手建设警营,每一间办公室和宿舍都窗明几净,每一张床铺都一尘不染,每一床被子都方方正正,每一寸地面都光洁如新。距离派出所20余公里外有一处泉眼叫做镜儿泉,每次路过这里,大家都会歇歇脚,看看风景,最令大家开心的是这里居然有一些小小的野鱼。一次巡线时,教导员张利军抓回几条养在鱼缸里,于是,喂鱼看鱼成为民警们固定的休闲方式。
转眼6年过去,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一件件地解决,派出所配备了对讲机和4G执法仪,电磁炉代替了煤气,车站接通了WIFI,智能手机也终于名符其实了,尽管只在站区500米范围内有信号,但也满足了大家的需求。
6年里,有人离开也有人加入,可民警们守护平安的初心没有变,忠诚履职的信念更坚定,列车和线路的安全畅通在延续。窗外,月光下的铁路若隐若现,属于中欧班列的停靠位置此时虽然空空荡荡,但他们却仿佛看到飞驰的列车驶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