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要深刻认识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意义。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既包括传统的“铁公基”,也包括新型基础设施,涉及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物流、农业农村以及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会议指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重大科技设施、水利工程、交通枢纽、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战略储备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成果,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但同时,必须认识到,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当前部署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既利当前,更惠及长远。
深刻认识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意义,就要准确把握这一工作的部署任务。这次会议对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就“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重大任务作出安排、提出要求。
深刻认识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意义,就要全面理解这一工作的战略考量和指导原则。当前对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进行进一步全面部署,是着眼中长期、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系统谋划、整体协同,精准补短板、强弱项,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调动全社会力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要认真贯彻会议提出的“立足长远”“适度超前”“科学规划”“多轮驱动”“注重效益”等指导原则,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保障,有力有效推动这一重大工作决策部署落实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