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地村:“旧”村落里的新内涵
来源:天山网   发布时间: 2022-03-14 19:05:29  作者: 盖有军

1月22日,在月亮地村举办的民俗年货节上,村民们向游客销售农特产品。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盖有军摄

“欢迎你们来月亮地,相信你们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呢!”3月8日上午,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村民闫向斌站在自家的闫老五客栈门口,操着一口木垒方言,热情地迎接着前来观光的游客。

游古村、观民俗、住民宿、品土席、忆乡愁……

月亮地村历经百年,土色土香、民风淳朴,是目前新疆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村落。行走在月亮地村,只见青石板铺就的村道两旁,一排排拔廊房古色古香,灰瓦、土墙,丽日、蓝天,加上远处的雪山林海,构成一幅静美闲适的乡村画卷,让人忘却了时间却记住了乡愁。

百年“旧”村落“翻新”

闫向斌家的闫老五客栈其实就是自家的院落,一排拔廊房已经有近百年历史,外观上保持着老房的原貌和格局,但屋内经过提标改造,颇具现代气息。

月亮地村曾是一片深藏在山沟里的穷乡僻壤,但这里有目前新疆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村落和传统民俗。至今,村庄里仍旧保留着百余年前的“全框架木结构”拔廊房建筑群,古朴的村庄宛如一个景区,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

“这几年,我们对传统村落进行修缮提升,深入挖掘民俗文化,把月亮地村打造成了集传统村落文化展示、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民宿为一体的乡村振兴样本。”英格堡乡乡长吕艳花说。

这几年,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先后投入3000万元,整村推进月亮地村实施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村落保持传统风貌,民居格调一致。对144户村民的传统拔廊房民居进行修缮提升,外部修旧如旧,内部提升改造。还建成了古戏台、村史馆、农耕博物馆、小游园等文化休闲设施。形成了“古色古香古风韵、原汁原味原生态”的传统村落特色,让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这里“见山望水觅乡愁”。

2014年,月亮地村入选全国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8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0年又入选全国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2019年,《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传统村落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传统文化有“味道”

逛古村、赏美景、购“土货”、品美味、住民宿,体验儿时记忆中的乡愁,很多游客因此而来。

“我们既注重保护提升古村落的外观,也在文化内涵的深挖上下功夫,让村子真正‘活’起来。”月亮地村党支部书记范艳芝说。

范艳芝介绍,村里保留传统的民俗、婚庆、节庆文化。“骑大马、坐花轿”的传统婚礼,敲锣鼓、跑旱船、扭秧歌、踩高跷的年俗活动,以及孩子们提着纸灯笼穿街过巷、跳格子、滚铁圈、转风车的童趣娱乐,在这里都得以重现。

傍晚,在村里的古戏台上,经常会有戏曲爱好者表演。唱一曲眉户戏,或者吼一嗓子新疆小曲子,都会引来观众的喝彩。有时,二胡的幽婉伴着一声声嘶吼的秦腔,回荡在村子的每个角落,让人仿佛倾听到岁月流淌的声音。

范艳芝说,通过挖掘自身历史文化资源,恢复传统民俗活动,月亮地村塑造了西北文化古村的形象。“惊蛰”烙鸡蛋饼、“腊八”喝粥……月亮地村还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开展原生态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勾起游人心底最为浓郁的乡愁味道。

“逢年过节,我们这里热闹得不行,村里男女老少都能上台耍两下。”月亮地村文化带头人牛永福说。

今年1月22日上午,月亮地村就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民俗年货节。

平日里种地养畜是好手,逢年过节舞龙耍狮扭秧歌也是行家。当天参加传统文艺表演的都是村里的农家媳妇和庄稼汉,扭起秧歌、打起锣鼓也是有板有眼。

旅游风景有“钱”景

闫向斌是月亮地村第一个开民宿客栈的村民。

过去,闫向斌和妻子一直种地。前几年,村里积极鼓励发展乡村旅游业,看到村里游客渐渐多了起来,闫向斌就把土地流转出去,利用自家的拔廊房开办了民宿客栈。现在,他家的客栈房间已经从最初的5间扩展到11间,收入也逐年攀升。

3月8日这一天,月亮地村蓝月亮客栈的主人胡建刚和妻子就开始忙碌了。因为几天前,胡建刚收到了外地一家企业的预约,要在3月8日组织员工到村里观光,并到他家吃农家饭。

2018年,在外地打拼多年的胡建刚和妻子转让了自己开办多年的餐厅返回村子,决定在家乡开办乡村农家民宿。

胡建刚说,以前离开家乡是因为穷,发家致富没门路。而现在,村里的环境变美了,旅游业也越来越兴旺,农民开办农家乐和民宿还给补贴,他要抓住这个好时机大干一场。现在,胡建刚的民宿有11间乡土特色客房,每年收入20多万元。

传统村落有了“颜值”,月亮地村的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逛古村、赏美景、吃农家“土饭”、住农家“土屋”、买农家“土货”,游客们被这里的“土”味深深吸引。现在,全村开办农家乐和民宿的就有30多户。

乡村游火了起来,也带动了月亮地村的农特产品销售。农民种的鹰嘴豆、养的土鸡,农家手工制作的馒头、花卷、土豆粉条、挂面,农家自产的胡麻油、水磨面粉、有机干菜等,现在都成了游客购买的“伴手礼”,村民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村民石春梅几年前把土地流转出去后,重拾面点制作手艺,在村里制作销售手工馍馍,销路一直不错,到旅游旺季,一天的营业额能达到2000多元。“我们沾了发展旅游的光!”石春梅说。

吕艳花说,月亮地村将依托传统村落和传统民俗文化,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和民宿,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推动全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村民把旅游这碗饭端得更稳。


责任编辑:石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