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拍房迎来了司法约束的“深水炸弹”。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发布《关于人民法院司法拍卖房产竞买人资格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人民法院组织的司法拍卖房产活动,受房产所在地限购政策约束的竞买人申请参与竞拍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这意味着,法拍房彻底结束了不限购的历史。
根据媒体报道,2017年某平台上法拍房仅有9000多套,然而到了今年10月,挂拍数量已经达到168万套,较之前增加了近186倍。这一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也变相折射出了法拍房的发展之快:尽管可能面临产权不清、腾清难、轮候查封等隐形风险,但法拍房不受限购政策约束,价格显著低于商品房,还是赢得了市场普遍青睐。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人们动辄要掏空“六个口袋”的背景下,法拍房成交价往往只有市场价的7—8折,这使得越来越多普通人想分一杯羹。
在政策和价格的双重优势下,也有不少投机取巧者盯上了法拍房,成为“竞买大军”一员。而且,他们大多具备很强的竞价优势,高溢价成交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地方甚至拍出了天价豪宅,间接扰乱了住房市场秩序。目前,包括北京、广州、深圳等在内的多个城市已经关注到这种限购漏洞,明确规定要遵循当地的限购政策。此次在全国层面上将法拍房纳入限购,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精准堵上了法拍房在司法实践中规避限购政策的制度漏洞,对于落实“房住不炒”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风险挑战,但总体来说,我国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面没有变。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对于带给百姓稳定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十分重要。从挂靠三代旁系血亲户口,到以公司名义买卖房产,再到以离婚来重获购房资格……通过对上述一系列不利于市场稳定的因素密集开刀,显示出了楼市调控越来越精准的信号,一些投机分子应该彻底打消念头,看清楚炒房和投资投机的购房需求已经没有任何市场可言。
当然也要看到,对法拍房竞买人的资格加强审查,可能会不利于债权人利益的获得。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之下,有相当一部分法拍房是“抵押房”“断供房”,背后可能是步履维艰的中小企业,或者收入不及预期的普通居民,这就需要司法部门做好配套措施,一方面,要借助优质辅拍机构破解法拍房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难题,缩减法拍房的套利空间;另一方面,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提供特色金融服务,弱化“一次性付款”等要求,引导更多对司法拍卖持观望态度、同时具备购买资格的意向竞买人入场。
总体而言,法拍房纳入限购利大于弊,是“房住不炒”的又一条好政策。相信随着法拍市场日臻完善,法拍制度越来越成熟可控,法拍房将会在遵循市场秩序的前提下,成为更多购房者的置业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