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市 | 以法治引领基层治理 将“疙瘩”化解在源头
来源:新疆平安网   发布时间: 2021-12-17 19:10:38  作者:郭玉强

11月25日,在“惠琳”调解工作室,因劳务费产生纠纷的韩某和马某经过人民调解员的耐心疏导,爽快地签订调解协议。完成在线司法确认后,这份调解协议就有了法律效力。如今,在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天山路街道,居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优质公共法律服务。

近年来,围绕“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这一目标,克拉玛依市着力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把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最基层,让法治之花绽放在辖区每一个角落,法治理念根植于每一位居民心中。

11月26日,克拉玛依市银河路街道芳草家园社区“春润芳草”心理健康服务站成立,居民体验心理沙盘疗法。陈晓燕 摄

减化流程 方便群众

为了让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层,克拉玛依市推行政务类服务“一个号码受理”举措,在全市推进“最多访一次”改革,将全市70余个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纳入政务服务热线网络成员单位,依托互联网,将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延伸到电话、网络、微信中,实行“三位一体”全覆盖。

同时,积极推进“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模式,对群众信访投诉举报的问题马上办、简易办,推动初信初访事项及时就地解决。为保证群众来电有人管、有人督、有回音,当地统筹建立“群众来电”转办、交办、督办和回访机制,对每一条群众来电形成“热线工单”,交由有权处置单位限期处理答复,办结后及时对来电人及来电事项进行回访,保证群众诉求的“无障碍”办理,让12345政务服务热线综合平台“最多访一次”真正成为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以前不懂法,遇到纠纷总想着上访。这次经过律师的讲解,让我明白自己遇到的是合同纠纷,不属于信访受理范围。律师还通过多方努力,帮我讨回了工程款。”11月24日,在天山路街道人民调解室,顺利拿到60万余元工程款的王某感慨道。

截至目前,克拉玛依市112个社区开通“最多访一次”平台权限,推动初信、初访事项及时就地解决,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负担,形成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工作格局。

人民调解是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重要和基础的一环,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1月27日16时,克拉玛依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中心在线司法确认室工作人员,对一起劳务纠纷案件调解协议完成司法确认。争议双方不需要去法院,在该中心就能拿到与法院判决同等效力的裁定书。

2020年5月20日,克拉玛依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设公共法律服务和群众信访服务2个接待大庁、14个接待口、30个功能室,分类设置婚姻家庭纠纷、劳动人事争议纠纷、涉土地纠纷、消费纠纷4个专业调解室。司法局、信访局、人社局、法院、人民调解组织等20余个部门、100多名工作人员联合入驻该中心,向辖区居民提供劳动仲裁、行政复议、司法裁判、信访受理等服务。这标志着克拉玛依区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逐渐从“专科受理”向“全科受理”、从“单部门办理”向“多元协同办理”转变。

“我们用一站式管理、一窗式办理、一条龙处理的方式,提高矛盾纠纷调处效率,实现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次’。”该中心负责人说。

多方联动 形成合力

“司法确认只是最后的程序,前期只有把调解工作做到位了,才能促成争议双方达成和解。”克拉玛依区司法局负责人说。

近年来,为扎实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克拉玛依市各街道建立矛盾纠纷调解联席会议制度,由街道发函或经上级协调,邀请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和辖区单位共同参与纠纷调处工作。

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邀请退休法官、人大代表、医生、教师、律师、心理咨询师等担任调解员……随着社会力量的加入,克拉玛依市人民调解队伍不断壮大。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重在基层源头治理。目前,克拉玛依市已建成132个覆盖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112个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提供法律咨询、法律宣传、法律援助、法律代理、法律调解等专业服务,群众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全面的法律服务。

此外,克拉玛依市还从基层实际出发,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着力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创新工作,建立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打造社区模拟法庭、法治公园、法治长廊等普法阵地;组建200余人的法律服务志愿队伍,提供“菜单式普法”;成立克拉玛依市公益法律服务顾问团,实现法律服务与老百姓、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需求“零距离”对接。


责任编辑: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