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车、停电、污染,“城市病”谁来治?上学、求医、就业,“急难愁盼”找谁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推出微信便民小程序“梨马办”,通过线上“说”、线下“办”,架起沟通民意的连心桥,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
库尔勒市因盛产香梨被誉为“梨城”,“梨马办”通“立马办”,“谐音梗”的背后蕴含着为民服务的郑重承诺。上线短短5个月时间,“梨马办”注册人数已超16万人,群众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实现困难诉求一键上报,还可全程盯办。
11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库尔勒市群众服务中心,8名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紧张地工作,正前方的民生服务平台LED 显示屏上,实时更新着群众诉求的受理情况及办理进度。
该中心副主任刘冲介绍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库尔勒市委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加强城市信息化精细化治理,于今年6月创新开发“梨马办”微信小程序及民生服务平台,将市长信箱、民生热线、市政服务热线、便民服务小喇叭等整合提升,打造集中反映民声、民情、民意的统一平台。
群众下载“梨马办”小程序,完成实名认证后,即可通过“我有话说”模块或拨打热线电话反映诉求。
平台受理范围包括两类: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类及困难诉求、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类等近300项。群众可通过图片上传、地图定位、文字描述三种途径,随手拍、随手报。
平台执行“受理—分流—办理—反馈—督办”工作流程,接到诉求后,工作人员30分钟内将其流转至相关联动单位,按照难易程度分别限时3天、5天、7天办结并反馈,同时跟进督办。诉求人也可以随时登录平台查询办理情况,并给予评价。
7月2日13时,库尔勒市民孔某通过“随手拍”上传照片并留言:“喀拉苏河在康都街道、建设街道区域的河段两侧没有护栏和警示牌,希望消除安全隐患。”当日13时15分,“梨马办”工作人员将该诉求分流至库尔勒市水利局。
7月3日9时31分,库尔勒市水利局反馈:“经调查,河段原有护栏和警示牌遭人为破坏和拆除,我局于7月2日重新安装护栏,悬挂5块警示牌。”孔某当天登录“梨马办”看到处理结果,作出“满意”的评价。
“我们建立考核机制,将诉求受理数量、处置满意率和好评排行与年终平安建设考核挂钩,排名靠后的联动单位将由市委分管领导对其负责人进行约谈。”刘冲告诉记者,平台联动单位目前已达419家,通过网上“望闻问切”、网下“靶向治疗”,群众少了问路跑腿,职能部门效能提升、形象提升,实现“共赢”。
据悉,“梨马办”日均受理群众诉求300余件,截至12月初共计5万余件,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此外,平台还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群众诉求进行梳理、统计、分析,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10月底,“梨马办”上报:入冬以来供暖诉求较多,老旧小区问题突出。库尔勒市委市政府遂召集职能部门和供热企业会商,出台16项措施。11月17日,库尔勒市纪委监委成立专项督查组,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回访。11月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平台受理的供暖诉求较10月减少近一半。
很多市民在“梨马办”留言,真诚“告白”:“官方站出来为老百姓维权,真的很赞!”“感谢库尔勒市第五中学门前维持秩序的交警,每天经过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很安心”......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件件为民实事,一个个“满意”评价,让党心和民心贴得更紧。党委政府牵头,职能部门、监督力量、广大市民联动,通过网络问政,推进系统治理、多元共治,“梨马办”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