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一大早,我随政法委边防办的干部一同前往边境采访。边境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从开始写稿就写边境、写守边人,前几天刚好推送了一篇关于边境上种出西瓜的稿子,一路上一直在想象着边境上的大西瓜。
正午14:00我们到达第一站27号警务站,一会儿功夫大圆桌上除了有香喷喷的手抓肉,还多了好几个凉菜,凉拌胡萝卜、辣子、黄瓜、土豆等立刻把圆桌装扮成五颜六色的。
“这些菜都是我们站上自己种的,也是我们自己拌的......”站长刘元军介绍到。说着,又端上来一盘甜瓜,被切成了一小牙一小牙的,让我们品尝。甜瓜是19号站种的,站长们催我和一同采访的小杨快尝尝,还打趣的说到,你们要是不赶快吃,就没有了。他们这么一说,倒是提醒了我这甜瓜的来之不易。我心想,这一桌子好吃的对于我们来说再普通不过了,可他们却是经过了几年反复试验的呀!他们才是真正懂得什么是“先苦后甜 苦尽甘来”的人。
饭后,大家一同来到院子里,“这是我们种的芹菜,你看就这一窝,那边是格桑花......”。刘元军自豪的说着。
一块干硬的地里有草、有花、有菜、有树,它们的生长着,我心想同一块菜地为什么有的地方能长出花有的地方就不能。期间还无知的问了一句“这么多杂草为什么不拔掉”,站长们纷纷抢着回答“舍不得呀!好容易长出的绿色怎么舍得拔掉”!听了他们的回答,我的眼睛有些湿润,后悔自己问了这么一句。
寸草不生的土地长出一片片绿叶,开出一朵朵鲜花,这是怎样的一种蜕变!
这些植被和我们的守边卫士一样顽强的生活在这里,创造着一个个奇迹。没水没电没暖气的土坯执勤房一步步到如今通水通电通暖气的红砖白墙警务站不知道多少人付出了多少心血。据说,在戈壁滩最艰难的是找水打井,最深的一口井达435米,打了四次才出水。
只有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护边员才能安得下心,守得住边。刘元军说,在这之前他们站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齐全,地面水泥硬化一直没有完成,特别是院子冬天下雪不好扫,夏天下雨人脚上沾泥,春夏之际刮的戈壁黄土风,没准让端在手里的碗落上一层土,加上站点周边的蛇、蝎子从沙砾地直接钻进房子,晚间经常吓得女护边员不敢单独出院门。今年5月份,他带领护边员对站内进行了重新硬化,另外县国有投资公司协调施工单位给他们还安装了一整套淋浴设备,相关企业还送来了一台电冰柜,才逐渐解决了这些生活问题。一旁的护边员古丽加娜尔·巴合提别克说:“我们现在洗浴室、卫生间、库房、厨房、餐厅全部都是分开的,生活在这里和家里没什么区别。”
从雪水就干馕到蔬菜水果羊肉汤,再到手机网络畅通,在这戈壁滩上是怎样的一种坚守才得以实现!
第二站我们来到26号站采访副站长巴勒肯·哈德热斯,一个20出头年轻而稳重的帅小伙。去之前就听同事说起过他,所以我一眼就认出了巴勒肯。别看他年纪轻轻,不但各项技能突出,在管理上也有自己的一套。今年3月份,才上任一个月就代表青河与其他护边员在地区大练兵大比武中表现突出,获得了团体二等奖。
“上任7个月以来,他只请过一次假回去看望父母,我们每个月轮岗,该轮到他休息他都不休息,每天早晨早早带着护边员跑步锻炼身体,一直都守在站上.......这个孩子真的很不错。”站长杨长青说。
“你怎么不休息,像你这么年轻不都喜欢热闹吗?你不觉得在这里很寂寞吗?”我很不解得问他。
巴勒肯说:“我上高中的时候在福海职业中学,那里就是军事化管理,我一直都有一个军人梦,到了这里我找到了军人的感觉,觉得我就是为边防而生,这里就像一个军营,也是我的家,我守在家里才安心”。
采访结束,在等待去17号站的间隙,不知从哪里飘来阵阵琴声,顺着琴声我找到了巴勒肯,原来是他在拉手风琴。他说他正在学习《歌唱祖国》这首曲子,我给他拍了一小段视频,又回到房间里继续等待。过了片刻又听到了冬不拉的声音,我又出去寻找,又是巴勒肯在弹奏。是的,他确实不寂寞,有家人般的战友,有音乐还有他的边防梦怎么会寂寞。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正如19号站站长耿新忠说。让戈壁变绿洲就是他们保持不怕失败的勇气,经过一次次试验取得的成绩。
如果说27号站那块地是一抹绿色,那么17号站可以被称为绿洲。走进17号警务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块块整齐的菜地,玉米、辣子、西红柿、芹菜、土豆、黄瓜、豆角等一种菜品一块,蔬菜的周围被格桑花包围着,与各种蔬菜盛开的花朵融为一体,更像是一个个小花园,给一望无际的戈壁增添无限生机,谁能想到这“小花园”曾经是寸草不生的荒漠。
走一路惊一路,如果说菜园像花园,那么“守边餐吧”像是到了城市,有了文化的气息,一边是厨房,一边是餐厅和休息娱乐的场所。今年6月17号站站长梁明贤带领护边员自建了这个多功能的“守边餐吧”。“平时作为我们站的食堂,逢年过节这里就是我们和附近警务站搞活动的场所,这里音响设备齐全,还有投影可以看视频,有WiFi音响可连接手机蓝牙使用,前面8.15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就在这里举办的”梁明贤说。
守边防,我们的守边人靠的不是等要靠的思想,是敢闯敢干敢想的进取心和勇气。
“边境上有多苦,走一次边境的路就知道了”。前往17号站的路上其实我和小杨就已经感受过一次。那时我心想如果刚吃了一口东西一定会被颠出来的。我和小杨都紧张的不敢说话,紧紧握住车的把手好几次被弹起来,如果没有任何可抓的地方一定会被弹到车顶。而开车的37号谷建军站长镇定自若的开着,还时不时哼着小曲,我和小杨都认为他应该已经习惯了。
从17号站采访完去19号站的路上,又经过那条路,我们才知道完全不是我们想的那样。谷站长对梁站长说:“你得给我赔袜子!”“为什么?”“因为紧张的我的袜子都抠破了”“这跟袜子有什么关系”“我紧张就使劲用脚指头拇扒住地面呀!”“人家紧张都用手抓住把手,你这家伙用脚抠地,真是不一样,这样吧改天我给你发红包吧,红包上面给你画一双袜子怎么样?”
梁站长又问了一句:“对了,你们俩的袜子没事吧”“哈哈哈......”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曾经的边境线根本没有路,农牧民护边员数十年如一日都是在戈壁上行走,骑马、步行翻山越岭,渐渐走出了牧道,1996年边境上才开始修路,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土路。
梁站长继续说道:“看我们这里多好,没有蔬菜,我们就想办法种蔬菜,没有娱乐设施我们就自建一个活动场所。”“那是,生活在这里就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什么困难都难不倒我们。”梁站长和谷站长俩人一唱一和。
这两个40出头的男士总是能自寻欢乐,说话也自带幽默。快到19号站前几分钟梁站长给19号站长耿新忠打了个电话,“喂,你们准备好了没,我们快到了,把你最漂亮的衣服穿上哦,好好打扮一下......”“组织好人没,列队欢迎哦!”“哈哈,他们以为你们架着摄像机去的.......”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乐此不疲。
十分钟后,我们到达19号站已是黄昏时分,19号站的护边员们确实都在门口迎我们,除此之外,还有五条萌狗站成横队伸着舌头齐刷刷地望着我们。其中有一条就是我早有耳闻的玛克,我们一下车这群萌狗就在玛克的带领下扑向我们,玛克一直望着我,我问:“我能摸摸它吗?”“当然可以”,于是我从玛克的头部顺着鼻梁摸下去,我俩这就算认识了。它好像真的认识我了,也愿意我和做朋友,不停的在我身旁转悠,时不时要求我摸摸它。据说这条狗跟着站长已经三年多了,五条狗当中它最有特点,它毛发锃亮、又粗又长,一看就不一般,它不仅长的漂亮,还有真本事。
“玛克真了不起!它赶跑了啃树皮的兔子,逮住了偷鸡的黄鼠狼,有玛克在,我们更放心!”站内的护边员们骄傲地说到。而站长耿新忠则说:“在我的眼里,它就是我们站上的一员,更像是我手下的‘兵’,是一个服从命令听指挥,指哪打哪的‘好兵’。”言语之中,对无言战友的情谊和爱溢于言表。
其实在祖国的边境线上还有一群和玛克一样同护边员们一道默默守卫边境的萌犬奇兵,它们也是新时代守边人“最亲密的战友”。
回到26号站天已经黑了,吃完晚饭我们驱车向县城的方向走去,路上除了车灯,周围一片漆黑,我们的车像一条蛇在戈壁上盘旋。一路上我一直在想如果用几个词来形容我今天的感受,那应该是感动、敬佩和自豪。
“边防有我在 祖国请放心”,身为一名普通百姓,今天亲眼看到祖国的边境线上有这么一群可爱又勇敢、勤劳的守边人,用他们的乐观、奉献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守护着百姓的安宁,我也感到无比幸福和荣光。
“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一代代守边人用他们坚强和毅力实现了戈壁变绿洲的梦想,在祖国的西大门筑起了一道道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