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色彩营销”,不能突破安全底线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 2021-09-16 17:53:18  作者:庄红韬

粉红的“樱花泡面”、紫色的“星空葡萄果茶”、淡蓝的“蓝椰拿铁”、绿色的“泰式柠檬茶”……近年来,色彩逐渐成为食品商家的销售卖点。通过对产品、包装等配以恰当颜色,“色彩营销”无疑可以极大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作为最先传递给消费者的信息,视觉冲击足以让人对食品充满遐想,进而产生购买欲望。然而,单靠颜色“对眼”就掏钱购买,这样的消费行为能够持久吗?

我国的食品行业在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后,已经进入一个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期。在竞争中,无论是“色彩营销”,还是“季节限定”,本质上都体现了商家通过差异化销售策略,力图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得到消费者的“芳心”。而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包容度的增加,人们比以往更愿意去尝试和接受新鲜事物。很多食品商家看准时机,以赏心悦目的颜色对产品、包装等进行精心打扮,来吸引消费者特别是新生代群体的关注。比如,在桃红柳绿的春天,商家会推出以粉红色的樱花、白桃等为主的“春季限定”食品。而到了炎炎夏日,一份蓝、绿等冷色构成的饮品或甜品,向外传递出清凉冰爽的暗示,无疑会增加被消费者选择的几率。

食品颜色诱人,消费者愿意买单,两厢情愿无可厚非。然而,食品终究是要入口的,漂亮的外表固然加分,味道如何才是评判好坏的最终标准。部分消费者购买这些“高颜值”的产品时,通常是出于“样子好看”“图个新鲜”等心态,而在口味儿方面,这些产品有时并不如颜色那样来得惊艳。

味道差强人意消费者或可以接受,毕竟饱了“眼福”。然而,食品上鲜艳色泽的来源却可能并不都是那么健康。近日,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次抽检中,许多茶饮门店热销的“泰式柠檬茶”被检测出违规添加合成色素日落黄。还有消费者反映,其购买一款蓝色的“网红生日蛋糕”后,皮肤、舌头、桌布等被染上了大片蓝色,用水清洗也无法洗掉。

我国现行《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对食品中合成色素可使用的种类、最大使用量、纯色素含量等都有明确规定,以保证其使用不危害人体健康。而不严格遵守国家标准使用合成色素的产品,长期过量食用可能引发过敏、炎症、神经性头疼等症状,危害消费者健康。

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食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将安全与质量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商家必须拿捏好食品着色的尺度,安全红线不可有丝毫逾越。而对消费者而言,也要多一些理性,毕竟好看的颜色不能替代自身的健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商家在运用色彩营销时,应该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美味的食品。再漂亮的颜色,如果不能保证甚至是破坏了食品安全,也不过是一张“画皮”而已。

责任编辑: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