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记者慕名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喀尔敦乡网红村——东梁村“打卡”。村里路面整洁,巷道两侧的文化墙特色鲜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菜园、花园打理得井井有条。
东梁村集中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2019年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成为伊宁市网红村,很多人慕名而来,而“马俊调解工作室”则是当地人竭力推荐的“打卡地”。
73岁的马俊,精神头十足。记者见到他时,他被开冷饮店的村民艾买提江·阿布都热依木拉到家门口:“马叔,最近天热,我想在院子外面摆几张桌子让客人吃得凉快些,你看行不?”
马俊热情地说:“行,但是你不能摆到路边,一来不安全,二来影响村容。”
在村里,谁家里有难题,都爱找马俊出主意,他想得周到,有大局观,让人信服。
正因为如此,该村2019年成立“马俊调解工作室”。喀尔敦乡副乡长、东梁村第一书记马勇说:“马俊担任过村干部,是一名老党员,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村里的矛盾纠纷,他一出手,便能四两拨千斤。”
从婆媳矛盾、兄弟纠纷、赡养老人的家庭纠纷到土地流转、买卖租赁等合同纠纷,马俊都有自己的一套化解办法。
2009年,有20户从外地搬迁的村民落户该村。由于生活环境不同,一时间很难融入,从建设美丽庭院到土地流转,和当地村民矛盾不断。马俊每次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耐心调解。平时也经常和他们聊天,让他们感受到当地人的热情,帮助他们尽快融入。
7月初,村里一对小两口因琐事闹离婚,双方没有沟通好,矛盾升级到两家人之间。马俊得知后,登门调解。小两口的父母笑着说:“这点事怎么把您老人家都惊动了。”两家人坐在一起,把话说开,什么事都没了。
“马俊调解工作室”有3名负责人,都是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也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他们热心矛盾排查调解工作,并且从不计较报酬。
该村还有20多名平安志愿者,保证每个巷道都有专人负责调解邻里纠纷。“我们常在村子里转,在和村民拉家常中了解各家情况,发现矛盾及时化解。”马俊告诉记者,调解室负责人定期碰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一起拿主意、想办法,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马俊调解工作室”折射着东梁村在乡村治理建设过程中的不断探索。喀尔敦乡党委委员、政法书记杨晓随说:“东梁村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重点是为了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如今,东梁村以调解工作室为载体,整合村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志愿者等法律资源优势,打造了一套系统化、链条化、专业化的特色调解品牌。村民之间的纠纷越来越少,文明程度越来越高。
马俊说:“处理乡亲们的矛盾,除了有法,还要有情、有理。我虽然体力跟不上年轻人了,但是我经验丰富,还能继续发挥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