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晶:春风化雨,催生希望与梦想
来源:新疆平安网   发布时间: 2021-06-26 15:09:16  作者:如歌 甘雯

众口一词 居民深情说戴晶

我第一次和戴所打交道是我考驾照期间,她听说我在社区里练车,就赶过来劝我。她没有板着脸命令式地制止,而是和蔼地给我讲道理,从她的语气和表情中,我感受到了尊重。之后的接触中,她始终都是尊重平等的态度。所以,她的话我愿意听。——依江(化名)

我们从南疆来,人生地不熟,带着孩子生活特别难。戴所主动和我们结了亲,帮助解决孩子的入园问题,经常给孩子送来绘本、玩具、衣物,带孩子看儿童剧、去科技馆开眼界。她还帮我和丈夫找到打工的地方。她比我的亲姐姐还亲。——尼莎(化名)

尼莎的孩子一见到戴晶,就高兴地扑向她的怀里

戴所第一次来我家时,我大概十四五岁吧。父母忙着在外挣钱养家,根本顾不上我,我当时住校,每逢周末才回家,戴所就把我接到她家吃住。18岁那天,戴所给我过了人生第一个生日,送给我一件毛衣、一本书,我一直珍藏着。她教会了我很多……——阿昆(化名)

戴晶送给阿昆的生日礼物

我60岁了,独居,身体又不好,只能靠打零工或帮邻里接送孩子挣些生活费。戴所平时常会打电话或发微信关心我,逢年过节,她就带着米面油来看我。去年寒假,因为不用接送孩子了,收入就少了,戴所来和我商量,要我帮着接送她的女儿上假期班,还付了500元费用,这远远超过市场价。其实我心里明白,她就是找个理由帮我。这孩子太贴心了。——老张(化名)

“未语先笑,温和亲切。”这是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环卫路片区居民对“戴所”的一致评价。他们说的“戴所”是沙依巴克区环卫路片区司法所司法助理员戴晶。

“戴所”不是真的所长,而是居民对她的爱称。

戴晶,1982年出生。2001年从部队复员。通过自治区公务员招录考试,她先后在沙依巴克区和田街、友好南路等街道办事处工作,期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13年初,她被借调到沙依巴克区司法局。

戴晶

2015年2月,沙依巴克区司法局环卫路司法所成立,戴晶是元老,也是迄今为止惟一的坚守者。

环卫路片区地处城乡接合部,绝大部分居民是搬迁户,流动人口占将近一半,困难户多,老弱病残多。

在司法所成立之初的走家入户摸底建档阶段,戴晶遭遇过抵触、误解,也遇到过敲不开门、搭不上话……记不清吃了多少苦,流过多少泪。她打过退堂鼓,但部队熔炼出的“不抛弃,不放弃”精神,让她一次次收拾好心情,重返岗位,一次次像个消防队员一样,冲向居民最需要的地方“灭火”。

春风化雨 催生希望与梦想

6月初的一天,记者在环卫路司法所见到了戴晶。个子不高,温和诚挚的笑容在一身警服的映衬下,透着一份威严。

“这里是我们居民每周一升国旗的地方,我在这儿设计了一个法治文化园地,过往群众哪怕是看上一眼、记住一个内容,就是收获。”戴晶笑吟吟地向记者介绍司法所的情况。

戴晶介绍她设计的宣传板

“这都是平时搞活动的小奖品和小礼物。”戴晶指着展柜里的围裙、纸杯、扇子、购物袋等物品说,每个物品上都印制着法治宣传内容。“这是我的‘便民法宝箱’,里面有制式的合同、文书,还有老花镜、针线包、创可贴等便民服务用品。”

戴晶自豪地说,她已将社区对口律师拉入所辖11个社区117个包户微信群,除了举办法治讲座、法律大讲堂、以案释法等活动,还通过微信语音、视频功能开展点对点的线上法律咨询。各社区凡遇疑难复杂纠纷,都能及时与司法所对接,合力化解纠纷,确保辖区稳定。

“戴所,昨天我的伤残鉴定下来了,十级。这样我的第二笔赔付款就可以到位了。”说话间,新运社区居民任烈恒一脸兴奋地走了进来。

“这么快啊!”戴晶的兴奋不比任烈恒少。

任烈恒送锦旗感谢戴晶

2020年6月晚,做水果小生意的任烈恒在收摊回家的路上,连人带推车被汽车撞翻。他出院后,四下找责任人希望得到合法合理的赔付,但无果。10月的一天,他在社区偶尔看到“人民调解”电话,抱着试试的态度拨通了这个电话。接电话的正是戴晶。

“接电话的人说话很客气,耐心地听,详细地问,声音很柔和。听完我说的情况,她说,我帮你!你来趟司法所。”任烈恒告诉记者。

经调查,车祸中,对方负全责。为了帮助经济困难的任烈恒尽快拿到赔偿,戴晶四处奔波。确认对方无能力支付赔付后,戴晶又找到用车单位,并在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坚持下,用车单位表示愿意承担赔付。

11月3日,任烈恒获得了第一笔赔付款2.38万元。第二天一大早,他就送来了一面锦旗。戴晶告诉他,等伤残鉴定出来,还将根据法律规定获得其他赔付款项。

伤残鉴定一出来,任烈恒第一时间就想着来告诉戴晶。发稿前,记者获悉,任烈恒已拿到医药费、误工费、伤残补助等其他赔偿11.7万余元。

任烈恒前脚走,环卫路南社区居民小热(化名)后脚走进司法所。“戴所,我今天要去昌吉帮老板进几只羊……”

“好啊,这样的钱可以去挣,但上次那个我劝你不要去,没生气吧?”

“哪呀,你都是为我好。”

小热说,无论是高兴事还是不高兴的事,他第一个想告诉的人就是戴姐

29岁的小热曾因触犯法律获刑。2021年春节后,服刑期满的小热回到乌鲁木齐。但世事变迁,他在环卫路片区只有户口,没有住房,且父母已迁居库车老家。身无分文,举目无亲,又找不上工作,走投无路的他来到司法所求助。戴晶了解情况后,自掏腰包安排他住进小宾馆。

当务之急是给小热找到一份工作。第二天,戴晶冒着大雪带着小热一个个找熟人、一次次面试,为他做担保。最终,一饭店老板被戴晶的真诚所感动,收下小热当了服务员,并安排他搬进员工宿舍。之后,戴晶又带着小热到社区申请公租房。

“那天离开后,戴姐通过微信给我转了200元。那200元对我来说很贵重。我很幸运能遇到姐姐这样的好干部。我今后一定要做个好人,再也不做违法犯罪的事。”小热动情地告诉记者。

小热说,以前有点钱就想着吃喝玩乐,现在他一身的干劲,连打几份工,他的计划是存钱开一个“库车打馕店”。“我刚订了婚,几个月后就可以入住公租房,现在这样的好日子是我没想到过的。”

在环卫路片区,每一个被戴晶帮助过的居民都能讲述一段感人的故事。一颗颗曾经绝望的、干涸的心灵,经她的热心爱心恒心一捂,如遇春风化雨、春雨润土一般被滋润、被复苏,有了希望和梦想。

工作中的戴晶

锲而不舍 用心动情使足力

6年来,戴晶风风火火地穿梭在环卫路片区11个社区之间。

这期间,她经历了父亲患肠癌做手术、爱人患心梗做手术、女儿患脑炎住院。父亲出院后,父母不愿拖累她,回老家休养;体弱多病的丈夫心疼她,为不拖累她主动提出了离婚;女儿从5岁开始跟着她奔波在工作岗位上。

6年来,所有的艰难困苦没有压垮戴晶,她把司法所建成了居民的说事点、调解室、服务站和就业站。社区干部王建说,片区哪里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哪里有居民的困难诉求,哪里就有戴晶的身影。

如今,她的法治工作水平提档升级,居民们人人点赞;在她的帮助下,曾走过弯路的人员无一重犯错误,就业率达99%。

“凡事只要用了心、动了情、使足了力,锲而不舍地坚持就没有那么难办。”戴晶说。

责任编辑:田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