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新疆100年·红色印记⑩丨哺育革命青年成长 唤起民众觉醒——新疆新文化运动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发布时间: 2021-06-12 00:30:55  作者:贾春霞

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胜利路的新疆大学校史馆里,多媒体设备播放着由新疆大学学生出演的话剧《我们正青春年少》。

“同学们,你们都有共赴国难的热血,但爱国不只是上阵杀敌,想要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需要全国人民的力量。如果你们用积极参与话剧排练的形式,向新疆各族群众宣传抗日,积极组织募捐,发挥的作用甚至比奔赴前线更大……”话剧中,新疆学院(新疆大学前身)教务长林基路语重心长的教导,让人们穿越了时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开展了以民族为形式,抗战为中心,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以革命的内容,清新的格调,民族的形式,为新疆各族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哺育了新疆一代革命青年的成长,促进了新疆各族人民的觉醒。

新疆大学排演的话剧《我们正青春年少》剧照。(资料图片)

传播马列主义 宣传抗战救国

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名,然而,由于民国以来新疆地方军阀推行封闭保守的政策,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春雨未能滋润这片国土,新疆在文化方面完全是一片荒漠。

到新疆去,建设新新疆!

“抗日战争时期,百余名中国共产党人奔赴天山南北,投身新疆革命与建设事业,使新疆在各个方面都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当时新疆被誉为‘中国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根据地’。”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院副研究员买玉华说。

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努力下,一批文化界进步人士如杜重远、萨空了、沈雁冰(茅盾)、赵丹等纷纷来到新疆,他们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领导下,大力宣传马列主义、抗战救国思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五四新文化新思想,促进了新疆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

新疆大学档案馆馆长于付恩向观众讲解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努力下,沈雁冰、赵丹等纷纷来新疆传播先进文化。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谢龙 摄

“新疆新文化运动最大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疆广泛传播,新疆学院成为马克思主义宣传的主阵地。”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阮晔说,中国共产党人直接向各族师生传播马列主义和抗日救国思想,促使他们积极投身于各项抗日救亡运动,促进了新疆革命青年的成长。

当时,在迪化(乌鲁木齐前称)书店,公开出售中文版的《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传》等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以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专著。“仅1941年销于新疆的中文版《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与《列宁主义问题》就有万余本,可见马克思主义在新疆传播之广泛。当时读马列的书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阮晔说。

走进新疆日报社报史馆,“红色基因 一脉相承”展区中泛黄的《反帝战线》刊物上,杜重远、沈雁冰、张仲实、萨空了等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撰写一篇篇文章,留下了新疆大力宣传马列主义和抗日救亡运动的红色印记。

4月13日,乌鲁木齐市新华书店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的党员干部在新疆日报社报史馆参观,追寻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的红色印记。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秦梅花 摄

“在共产党人掌控的《新疆日报》上,发表过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著作,以及中共中央有关文件和介绍抗日根据地的报道。新疆日报社1938年翻印毛泽东《论持久战》《论新阶段》各8000册,1940年翻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2万册。”新疆日报社(新疆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资料中心馆员黄鹂说。

新疆日报社翻印的《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资料图片)

大唱革命歌曲 激发抗战热情

抗战烽火中的新疆大地,歌声嘹亮、战歌激昂,红色的音符,沸腾起各族民众共赴国难的热血;铿锵的旋律,汇入中华民族抗战到底的交响之中,凝结成那个年代最激奋的力量。

“当时,在新疆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是依托‘反帝会’这一群众组织,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来宣传抗日。大唱革命歌曲成为新疆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和发动各族群众参与抗战的主要形式。”阮晔说。

“那时,每个群体大都有自己的歌咏队,反帝会也曾举办歌咏学习班,请‘新兵营’的文化教员教歌曲,每周3次。中国共产党人黄火青、李云扬、于村、白大方、陈谷音等经常给基层单位进行歌咏辅导。”买玉华说。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提倡和努力下,歌咏队的发展就像雨后春笋,遍布于各学校、军营和工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流亡三部曲》《黄河大合唱》等民族抗战的歌声响彻迪化全城,把抗战的号角吹向天山南北。

《新疆日报》刊登的举行歌咏比赛、话剧比赛的消息。(资料图片)

除了教唱抗战歌曲,举办歌咏比赛之外,“反帝会”每逢“四一二”“七七”“九一八”等重大纪念日以及举行抗日募捐、献金运动时,都组织歌咏活动和文艺演出,激发全疆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当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抗战歌曲。新疆著名艺术家康巴尔汗等许多艺人自发组织了抗战义演,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新疆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

“催人奋进的抗战歌曲,是中华民族不甘做亡国之奴的怒吼。义演、义唱等活动,在人们精神世界中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歌曲唱到哪里,哪里就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热潮。”阮晔说。

大演抗战话剧 促进民众觉醒

回望历史,话剧这一艺术形式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带入新疆的。它紧密反映现代生活,是宣传抗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形式。

“1938年,从延安来的同志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警号》《无名英雄》《血祭九一八》等话剧,这些在革命根据地已被视为常事的演出,引起从未见过革命文艺的新疆观众极大兴趣,深受各族群众喜爱。”买玉华说。

此后,从新疆学院到省立一中、省立女子中学,再到反帝会及所属的各民族文化促进会,都开展话剧的排练与演出。

“林基路担任新疆学院教务长后,亲自编导的话剧《呼号》不仅在新疆学院演出引起轰动,而且走上街头深入社会,带动了迪化各学校、单位的业余戏剧活动,一时演新戏蔚然成风。”阮晔说。

弹指一挥间,沧桑巨变。当年,林基路在新疆学院亲自辅导学生排练抗战话剧,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如今,沐浴在党的阳光下,新疆大学学生在舞台上演绎了《我们正青春年少》,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也把新时代青年的激情融入历史。

1938年10月,新疆第三次民众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反帝会组织新疆学院演出了话剧《死里求生》,女中演出《一个受伤的游击队员》,省立一中演出《牺牲》,哈萨克文化促进会演出《黑眼睛》等,深受与会代表的欢迎和好评,并通过代表将革命文艺的火种扩展到全疆。

1939年8月,著名艺术家赵丹等9人来到迪化以后,使新疆的话剧活动达到高潮。赵丹亲自导演的话剧《战斗》轰动迪化全城。该剧上演十余日,场场爆满。首场演出的前一天,《新疆日报》不仅编出评介《战斗》演出的特刊,还发表了社论。社论称,“赵丹等人来新,话剧运动委员会的成立,使新疆的话剧走上了新的阶段,将给予新疆整个文化发展一个很大的助力。”

《战斗》宣传海报。(资料图片)

与此同时,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促进会也相继成立了演出队或剧团、歌舞团。话剧、戏曲、民族歌舞交相辉映,在新疆文艺舞台上开拓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开展的新文化运动,才使当时的新疆能够开始‘打开窗户看世界’,才有了新疆各族人民思想文化的新觉醒,才有了新疆抗日救亡运动强大洪流的形成,才有了新疆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新发展。”买玉华表示。

责任编辑:田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