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电信网络诈骗
花样百出
无孔不入
为了避免有人落入骗子的圈套
警察蜀黍时常将反诈宣传带到大家身边
真是操不完的心啊~~
5月28日10时许,记者的母亲周女士接到来电。
“阿姨您好!我是河南路派出所河南西路社区民警薛诚锟。”
“小薛警官啊,记得你,天天都能看到你在社区群里发的预警信息。”
“乌鲁木齐市反诈中心推送信息,说有诈骗电话打过您的电话。”
“啊?诈骗电话?”
“是的,阿姨,冒充公检法的,是今天凌晨时分打的,您接到过吗?”
“没有,我睡得早。”
“那就好!您要警惕,这样的电话就是诈骗电话。阿姨,下午您在家吗?”
“在在在!”
“好,我忙完手头的事去您家,帮您看看来电情况。”
“好好好!”
当晚21时许,薛诚锟警官敲开了家门。他身穿制服,胸前配挂着执法记录仪、手拿记事本,亲切、礼貌、大方。
“这么晚了,还没下班啊?”
“快了!走完最后几家。”
薛诚锟介绍,乌鲁木齐市反诈中心每天都会将通过专用服务平台搜索到“挂了号”的诈骗电话、APP、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所拨打的电话或发出信息的“轨迹”,向被涉及到人员所在社区进行预警,然后由社区民警一一调查。
家访见面劝阻,就是反诈行动中社区民警要做的一项工作。
民警家访,除了调查案情,还要查看入户群众手机里有没有可疑电话、APP、微信公众号等,指导帮助群众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向群众宣传它们的防范和保护作用。
薛诚锟一边查看着周女士的手机一边说道:“还不错,您已经下载了‘金钟罩’。今天就是‘金钟罩’帮了你。下载金钟罩和国家反诈中心的APP,就相当于有了两个卫士在保护你,它们能快捷地发现和预警,您的这个预警就是它的功劳。”说罢,薛诚锟又帮周女士下载了“国家反诈中心”的APP。
记者看到,打进老人的手机号码并非是一个常见的手机号码,只有几个数字。薛诚锟说,这是骗子的伎俩,他们用这样的“虚拟号码”混淆试听,以图获得轻信。
薛诚锟告诉记者,因为人员户口和居住地不在一起的情况比较普遍,所以,社区民警接到反诈中心推送的人员名单后,想及时找到被骗人员要费些周折。就是找到了,依然还有心怀“天上掉馅饼”心理的人员故意回避,不说实情,甚至继续交易。直到被骗成了事实,才报警求助警方,错过了侦破案件的最佳时机,也为侦破工作带来障碍。
“仅我负责的片区每天就有十余人被骗子盯着,每天都可能有人被骗。所以,我除了打电话劝、见面劝的时间,每天还要抽时间把身边发生的诈骗案例编成‘警示’发在群里,千叮万嘱地让群众防骗。”薛诚锟说。
记者手记:
为了护住群众的钱袋子,警方和相关部门全方位为老百姓“织”就了一张防诈网,能做的都为我们做到了,我们要做的就是一个“防”字。
作为亲历者,记者见证了社区民警为防诈反诈付出的点点滴滴。
记者很想责问执迷不悟者
能不能不要异想天开
幻想有便宜等着你占?
能不能不接一些莫名其妙的陌生电话?
能不能给脑子上一个“防诈”的弦?
能不能不要帮着骗子数你的钞票?
“防诈”是我们对反诈民警最起码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