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渐暖,一到中午,屋檐下就传来滴答滴答的水声。马淑云拄着拐杖在乌鲁木齐市期望小学操场上溜达,一边查看屋檐上是否还有未清理干净的冰溜子,一边听着教室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
3月13日,记者在期望小学见到了85岁的马淑云。她在不久前扭伤了腰,行动不便,可还是坚持每天去学校。她说,孩子们的读书声最能让她安心。
初心不让孩子掉队
“马奶奶好!”走在校园里,凡是见到马淑云的孩子,都主动向她敬礼问好。没人叫她“马校长”,在孩子们眼中,马淑云更像家人。
2000年,为解决周边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马淑云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王家梁社区开办了期望小学,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安排入学难的学生进学校读书。21年来,马淑云一颗红心跟党走,不忘初心、坚持助学,将2000多名孩子送往初中。
“当初,我来王家梁,只是为了找点儿事干。”马淑云回忆说,1990年她从自治区人民检察院退休后,还想为社会再做些什么,于是涉足服装销售,经过几年打拼,攒下了300万元。
“一天,我到王家梁附近的市场买东西,发现有不少小孩或者在玩,或者在帮父母卖菜、干活。”马淑云说,“都是该上学的孩子,却没上学。”
“我问孩子的父母为什么不让孩子去上学,有的人说把孩子放在农村老家不放心,可带在身边又因城里公立学校生源爆满而上不了学。”马淑云听后觉得心酸,当即决定用经商赚来的钱在王家梁办学校。
先买地后盖楼,最终,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期望小学和期望幼儿园成了王家梁附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专属学校。为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学校只象征性地收一些学费。对于家庭困难的孩子,马淑云决定:免除一切费用,还给孩子免费提供食宿。
“在王家梁,我要孩子们都有学上。”马淑云说。
21年帮困助学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6年的小学时光有多重要?
23岁的金鑫感同身受,他从期望小学毕业后,跟着父母搬到北京生活,并考上了北京大学。他说:“小学6年是我人生中最快乐最温暖的时光。”
金鑫回忆,小学阶段,父母忙于生意,他吃住都在学校。有一次父母周末没接他回家,马淑云得知后,将金鑫带回了自己家。
“在马奶奶心里,每个孩子都很宝贵。”金鑫说,记忆中的马奶奶常去班里督促大家学习,也常在课后关心大家的生活。她不仅为家庭困难的同学减免学费,还常在逢年过节时,给学生们“奖励”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
今年2月,金鑫来看望马淑云。在金鑫看来,马奶奶虽然老了,听力下降了,动作也更迟缓了,可说起学校和孩子们,她好像还跟21年前一样,充满热情。
“马奶奶经常问我们,午饭吃得好不好,能不能吃饱,很关心我们。”12岁的郭翼辰是期望小学6年级的学生,几年前他跟着父母从河南老家来到乌市。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将他送到期望小学。
平时,马淑云不仅关心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还关注家长的困难诉求。
得知部分学生家长无业,为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马淑云根据他们的专业特长,在学校为其提供相应工作岗位。
3年前,李娇和丈夫带着孩子从陕西来到乌市。平时,她丈夫在外打工,两个孩子都在期望幼儿园上学。在家呆久了,李娇也想找一份工作。得知她有育儿工作经验,马淑云雇她在幼儿园担任保育员。
“期望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职工,有不少是学生家长。在我们眼里,马淑云是一个非常有人情味儿的校长。”李娇说。
筹划扩建新校舍
据统计,21年来,期望小学先后招收灾区来的学生和特困学生近200名,减免学杂费50万余元。
汶川地震那一年,学校免除19个四川籍受灾家庭孩子的学费,还各送了一套校服。
近几年,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对期望小学的支持力度也很大,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也越来越多。作为有着51年党龄的老党员,马淑云总觉得自己有责任扛起这份担子,把办学助学工作做好。
2009年9月,马淑云被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13年12月,她又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明办评为“最美新疆人”。
随着招收的孩子越来越多,学校的教室已不够用了,马淑云筹划着再盖一所环境更好的学校。
为筹集建校资金,马淑云四处找合伙人,甚至向自己的子女借钱。如今,新校舍正在建设中,马淑云心中充满新期待。
“我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所以再苦再累我也不怕,因为内心满足。”马淑云说,这些年,党委、政府对期望小学给予了很大的鼓励和支持,她要将这份正能量传递给孩子们,教育孩子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将来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今,85岁的马淑云仍在为农民工子女就学忙碌着,她会为新校区相关事宜的落实感到兴奋,也会为学校面临的新困难彻夜难眠。
“能多干一年就多干一年,将来不管谁接我的班,相信我们的期望小学会越来越好!”马淑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