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根忠:一个人的司法所,也能“风生水起”
来源:长安新疆   发布时间: 2020-12-22 18:07:45  作者:如歌 康春霞 白雪晴

孙根忠

“有困难,找司法所”

“真干净!像家!”12月3日,记者走进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司法局铁厂沟司法所大门,眼前的小庭院窗明几净,生机勃勃的花草挺立在窗前,给人以家的温馨感。

所长孙根忠笑容可掬地迎了出来。

经同行的乌鲁木齐市司法局干部介绍,孙根忠是这个司法所唯一的干警,眼前的整洁和温馨,出自他的勤快和爱“捣腾”。也正是因为他的勤快和“捣腾”,不仅让司法所旧貌换了新颜,还在群众心里“刷”了“存在感”,大家从“有事,想不到”变成了“有困难,找司法所”。

“请稍等!我这正有一个群众来访。”记者随孙根忠走进他的办公室。一个戴眼镜的男子愁容满面地坐在他的对面,桌子上摊着数十张票据。

原来,男子姓徐,在铁厂沟辖区开了一个补胎店,五六年间,他为多辆大型货车修补、更换轮胎,积攒了数十张欠款“白条”,有上万元的,有几十块的,加起来有9万余元。他以为收据上写了车号并有驾驶员签名,自己又留了驾驶员手机,钱铁定跑不了。可是,这些打条子的驾驶员如今都失联了,电话不接,微信不回。

徐师傅不知所措。经人推荐,他从50公里外赶来求助孙根忠。孙根忠当即用手机和座机拨打驾驶员留给徐师傅的电话号码,不是停机就是不接。

孙根忠(右)正在了解徐师傅遇到的票据纠纷情况

“唉!你看看这么多收据,没有一张符合证据要求。签名的驾驶员不是车主,流动性很大,驾驶员在你这补换了轮胎,车主认不认呢?还有,驾驶员的身份证号你要留啊,那样至少可以找到他们,这样随便签个名字,是真是假呢?”孙根忠翻看着一张张票据说道。

“现在能做的就是找到车主核实,让车主根据认可的票据打个条,然后继续联系这些驾驶员,让他们把欠条内容写完全。只有把这些欠条‘合法化’了,才能考虑走诉讼程序……”孙根忠劝慰徐师傅,给他出主意想办法。

常年的司法所工作使得孙根忠成为“解疙瘩”的老手,其他部门遇到调解方面的“疑难杂症”,都要找到他去“问诊”“开方”。

“五步调解法”解疙瘩

疫情期间,辖区某建筑企业有五名外地员工在工地宿舍聚集喝酒,其中一人因心脏病突发身亡。死者家属从内地赶来处理后事,坚持认为是工亡,向企业索赔90万元。企业认为,死者违背疫情防控规定,在非工作时间喝酒,死亡属自己行为所致,只愿支付10万元抚慰金。

双方僵持不下。调解现场,孙根忠按照他的经验,第一步,先将矛盾双方分开,“背靠背”谈话,耐心细致地倾听各方诉求;第二步,基于法律原则,指出各方的“软肋”,说明各方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提出各方所提诉求的不合法性;第三步,站在人文关怀角度,提出合理建议;第四步,双方面对面调解,促成双方接受调解,形成调解协议;第五步,抓落实,促成履行协议、实现赔偿。

调解中,孙根忠依法将一同喝酒的其余四人纳入调解范围,经过反反复复地做工作,各方都“软”了下来。六天后,最终达成了企业和一同喝酒的人共同赔付29万元的协议。为了促成这个结果,孙根忠费尽心思,磨破了嘴,有一天他从早上说到了次日凌晨。最后,在孙根忠与公安、社区等部门人员共同监督下,赔付款全部到位。

“很多纠纷,经过这‘五步’,基本都能调解,当然,也有特别案列,那还要有第六步、第七步,只要坚持,肯定能调解成功。”孙根忠对他的“五步调解法”充满信心,他认为,只要用心、用情、用力做,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

7月20日,孙根忠(右一)在因工受伤工人的病床前就赔偿纠纷事宜进行调解

从“打算盘”到“用法律”

“解疙瘩能手”孙根忠在从事司法工作前,其实是个“打算盘”的。

1972年出生的孙根忠,是土生土长的米东人,毕业后,在米东区三道坝镇财政所工作。24岁时,他成为三道坝镇财政所所长。

2010年,孙根忠任羊毛工镇司法所所长。他以财政工作岗位历练出的细腻和严谨的优势,很快进入到司法所所长的角色,并且做得“风生水起”。2012年,他在米东区率先成立了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2016年,他率先在全市成立了兵地调委会。一个个老矛盾、新纠纷迎刃而解。他参与调处的数百件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2015年,孙根忠被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长”。

2018年,孙根忠调任铁厂沟司法所所长,兼任盛达片区司法所所长。不同的是办公地点,相同的是,司法所依旧只有他一人。“新地方、老干劲,再难也没有跨行难。”孙根忠说。

如今,在他的努力,一个以往不受群众“待见”的地方,成了当地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中心。

“根忠子”,好兄弟

记者采访期间,遇到了路过这里看望孙根忠的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司法所所长哈但·哈山。

“我和根忠子(他对孙根忠的昵称)隔三差五会通电话,无论公事私事,什么事我都愿意找他商量。”哈但向记者讲述了一件发生在他和孙根忠之间的暖心事。

“四年前,我不知道得了什么病,心灰意冷,各种想不通,花钱治不好。领导专门嘱咐根忠子和其他几位同事要经常和我保持沟通。后来住院期间,根忠子他们又经常来探望我。现在想起来,我很幸运,遇到了这样的好领导、好同事,他们没有放弃我……”哈但提起往事,眼里噙着泪花。

孙根忠(左)和哈但·哈山

2015年,乌鲁木齐市司法局组织干警到济南学习,哈但和孙根忠都在其中。

“那几天令我一生难忘。根忠子每天陪我走几十里的路,和我聊家常、聊生活、聊人生。我想不通的大事小事,他帮我一件件地梳理,慢慢开导我……从此,我就特别信任他,有想不通的事,半夜都会给他打电话。他总是很耐心地对我,为了帮我治病,他没少给我打钱。他在我心里,比亲兄弟还亲。”哈但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对工作,一丝不苟、勇于创新;对群众和同事,视为亲人,全力以赴。这样的司法干部,走到哪儿都会受欢迎得尊重。


责任编辑:田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