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新:调研工作要重“选题”“破题”“领题”“评题”
来源: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发布时间: 2020-11-28 11:25:40  作者:

近日,中央政法委召开第六批“十大课题”调研工作部署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和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中央政法委第五批“十大课题”调研工作,部署第六批“十大课题”调研任务,推动新时代政法工作创新发展。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强调,调研工作要重“选题”“破题”“领题”“评题”,以严谨细致的作风,以科学方法手段,促进调查研究常做常新常效,为新时代政法工作创新发展开路。

中央政法委连续三年开展了五批“十大课题”调研,并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为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起到了夯基垒台作用。“十大课题”调研已成为谋划政法工作的“基本功”、应对百年变局新挑战的“先手棋”、倾听人民群众新要求的“直通车”、检验领导干部新本领的“试金石”。实践证明,只有加强调查研究,才能真正掌握发言权、决策权、指挥权,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要把“十大课题”调研制度坚持下去,力求调研工作常做常新常效。

陈一新提出的调研工作要重“选题”“破题”“领题”“评题”很有新意,长安君在此详细介绍。

一、重“评题”:

就是要真正把优秀调研成果选出来、用起来,更好激发调研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今年四月第五批“十大课题”调研启动以来,中央政法委和中央政法单位以及各地相关部门认真组织、积极行动,形成了一批格局大、视野广、接地气的调研成果。要全面回顾第五批“十大课题”调研开展情况,认真做好调研成果的检阅和评选工作,进一步总结经验、激励先进,努力实现以调研寻新机、以调研开新局。

——评“课题”的针对性。主要看调研题目是不是紧贴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紧贴政法工作实际,抓住维护安全稳定的难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政法领域改革的堵点、完善制度机制的落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评“成果”的实用性。主要看课题研究成果有没有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提出带有科学性的理论创见、规律性的思想认识、指导性的对策举措,为领导机关提供有实用价值的决策参考意见建议。

——评“转化”的及时性。主要看是否坚持把成果转化应用作为衡量调研成效的根本标尺,及时转化为领导讲话、决策部署、制度机制和政策文件,不断为政法工作注入动力、增添活力。

——评“适用”的实效性。主要看课题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为实践举措后,是不是较好地解决了发展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政法工作在破解难题中创新发展。

二、重“选题”:

就是要坚持实战为重、当前为先,切实解决好政法工作阶段性的重大实际问题。

选题是开展调查研究重要的第一步。中央政法委开展年度“十大课题”调研,选题要注重“两个结合、两个为主”:注重实战型课题与理论型课题相结合,以实战型课题为主,紧扣矛盾化解、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等实战所需,按照实战的理念、标准、要求,选题研题,务求实效;注重阶段性课题与长远性课题相结合,以阶段性课题为主,针对当前政法工作面临形势的阶段性特征,按照重大工作部署的阶段性要求,着力选取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务实管用的思路举措。根据以上要求,启动第六批“十大课题”调研,并明确任务分工。

——开展依法运用政法资源力量服务对外工作大局的研究。因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的新形势,深入研究依法运用政法资源力量服务对外工作大局的对策措施。

——开展新业态领域社会风险问题及对策研究。全面梳理新业态领域存在的风险,深入分析风险成因,研究提出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和压实各方责任等对策建议。

——开展创新平安建设考评体系研究。紧扣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新要求,研究完善平安建设考评指标体系、计分维度、考评程序等,探索建立更加简约、精准、高效的平安建设考评机制。

——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分类指导研究。探索按照区域、类型、能级等特点,对试点城市进行精准分类,指导不同类型城市在全面推进试点任务的同时,结合各自优势,分别侧重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的一个方面进行深度研究,打造亮点项目,探索更有针对性的制度模式。

——开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问题研究。认真总结疫情防控经验,深入研究平战结合、平战转换体制机制,探索增强基层社会动员能力和应急防控能力的有力措施,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精准化、精致化水平。

——开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制约监督制度机制研究。系统梳理违法违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有关案件情况,深入分析类案特征和问题频发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的意见建议。

——开展创新执法司法监督方式、手段研究。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执法司法问题和政法队伍违法违规顽瘴痼疾,反思梳理执法司法监督的短板弱项,创新拓展方法手段,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开展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顽瘴痼疾整治研究。系统集成试点经验,找准“六大顽瘴痼疾”病灶根源,进一步明晰整治重点、完善破解方案,确保取得实质性突破。

——开展政法新媒体矩阵平台构建研究。探索构建自有、自主、自立、自控的政法新媒体大平台,提升政法新媒体矩阵的聚合力、服务力、影响力,推动政法正能量信息占领新兴传播阵地。

——开展新型政法智库建设研究。研究中国特色新型政法智库建设及常态化作用发挥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决策咨询作用,提高政法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重“破题”:

就是要善于运用科学方法手段,不断提高课题调研工作的实效。

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破题”的科学方法,未能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要学习掌握正确的调研方法,努力提高调研能力水平,使调查研究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政法工作科学决策服务。

——深入群众求智慧。人民群众是力量之源,也是智慧之源。越接近群众,就越接近真理。要深入城乡社区、基层网格、基层队所站庭考察调研,尽可能多开展一些“微服私访”、随机调研,准确把握真实的一线呼声、基层诉求、干警期盼。既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到困难较多、矛盾突出的地方去研究问题,获得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避免只看“盆景”、错过“风景”。发挥好市县联系点“信息源”“试验田”作用,定期开展蹲点调研,健全常态联系机制。

——借助外脑求善策。重视智库建设,建立政法实务部门与理论研究部门的交流协作机制,借助专家学者力量,协同开展理论性较强的重大课题研究。发挥网络技术平台优势,引导他们在信息获取、数据分析、样本调查等方面提供便利,提升调查研究的精准性、客观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可邀请新闻媒体参与调研,从舆论视角验证政法工作质效,帮助查漏补缺、改进工作。

——依托科技求创新。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创新开展在线调查、网络问卷、视频座谈等跨地域、跨群体的规模性调研,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及时掌握基层经验亮点和意见建议。充分利用执法司法大数据“宝库”,加强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利用,揭示以往人们难以认识到的事物内在关联性和普遍规律,努力把模糊变透明、未知变可知。打造前瞻性算法模型,提升预测社会需求、预判社会发展、预警社会风险的准确性及时性,努力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动态有更加客观超前的把握。

四、重“领题”:

就是要压实组织领导责任,以严谨细致的作风把课题研究抓紧抓实。

调研实不实、质量高不高,关键在组织领导。政法领导干部要加强课题研究全周期管理,抓住重要关键节点,亲自深入基层调研,拿出对工作全局有重要指导作用的调研报告。

——前期要统筹安排。统筹调研项目,通盘考虑、科学调度项目领域、选题角度。统筹调研地点,既要调研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亮点频出的先进地区,也要调研老少边穷地区,确保样本数据的全面性、多样性。统筹调研节奏,合理安排各单位调研时间,尽可能减少基层负担。

——中期要督促推动。强化时间要求,督促各责任单位按计划开展调研工作,按时完成调研任务。强化质量要求,聚焦“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之处,拿出“一招制胜”的管用之计,制定“一以贯之”的长远之策。

——后期要转化应用。总结提炼群众实践智慧和基层鲜活经验,深入开展实证研究,努力把调研成果转化为重大决策部署,变成政法工作创新发展的推动力。强化制度思维,抓紧制定社会治理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工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在理论研究上下功夫,加深对新时代政法工作规律性的认识,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实践成效。

责任编辑:吴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