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队为拉帕村输入“幸福密码”
来源:新疆法制报   发布时间: 2020-09-14 18:56:13  作者:王晨 朱炜 马静

9月是丰收的季节,走进拜城县赛里木镇拉帕村,村道两旁绿树成荫,庭院蔬果鲜翠欲滴,棚圈牛羊膘肥体壮……近年来,自治区人民检察院驻拉帕村“访惠聚”工作队通过结对帮带建强村党支部,发挥职能优势开展法治扶贫,多举措引导村民就业创业,带领村民开启通往幸福生活的密码。

拉帕村第一书记、自治区检察院驻该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王清河(右一)帮助村民为种植的玉米追肥。 图片由工作队提供

结对帮带添活力

入驻拉帕村后,工作队发现该村党支部凝聚力不强,制约了村党支部为民服务和带民致富的能力。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工作队对症下药,常态化、规范化开展组织生活,促进党组织各项工作规范运行。同时积极落实“1+1+N”帮带措施,由1名工作队队员结对帮带1名村干部和3至4名党员,通过解读政策理论、教授国家通用语言和计算机操作,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各方面的能力。

“以前我不会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每次查找信息、统计数据都很困难,在工作队队员姆耶斯尔·努尔麦麦提的帮带下,我学会了常用办公软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拉帕村扶贫专干阿娜尔古丽·阿布力孜自豪地说。

为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工作队每月通过自评、互评、上级反馈等方式对成绩突出的村干部进行表彰,并将月考核成绩纳入村干部年终考核内容,有效激发了村干部的干事热情。

此外,工作队还注重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选派多名村干部参加县、镇两级业务技能培训,鼓励村干部通过自学考试提升学历水平。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9年,拉帕村党支部被评为“县级先进党支部”,培养村级储备力量7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25人,发展对象4人。

司法救助暖民心

今年3月底,工作队队员吐尼亚孜·艾依提完成了驻村任务,即将返回单位,他和新队员吐尔逊·库尔班交接工作,带他入户走访。来到村民坎吉汗·阿皮孜家,看到她正拄着拐杖在院子里活动,吐尼亚孜向吐尔逊介绍其受伤的经过。

几年前,艾某驾驶三轮车与坎吉汗乘坐的摩托车相撞,导致坎吉汗腿部受伤,经鉴定为九级伤残,后经拜城县人民法院调解,由艾某赔偿坎吉汗8.2万元。但艾某及其亲属只赔付了4.7万元,剩余的3.5万元一直没有赔偿。

去年,坎吉汗将此事反映给工作队后,工作队多次与拜城县法院沟通协调。经核实,艾某没有经济来源,拜城县法院最终作出无法执行通知。坎吉汗全家陷入困境,请求工作队帮其申请国家司法救助金。

吐尼亚孜通过多方调查核实,认为坎吉汗的情况符合国家司法救助对象范围,但需要将相关法律文书及材料准备齐全。此事还没有结果时,吐尼亚孜便接到了返回单位的通知,趁着交接工作,他委托吐尔逊继续关注此事,帮助坎吉汗完成国家司法救助的申请。

吐尔逊是自治区检察院第十检察部检察官,负责全疆检察机关司法救助事宜,熟悉此项工作流程。他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一方面指导坎吉汗收集整理相关材料,一方面向自治区检察院相关工作负责人汇报此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6月8日,自治区检察院通过远程接访系统给坎吉汗发放国家司法救助金3.5万元。

驻村以来,工作队队员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利用周一升国旗仪式、入户走访等时机在村民家中、田间地头开展法律宣讲,引导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同时,对村民遇到的法律问题及时给予法律援助,避免村民因案致贫、因案返贫。

就业创业助增收

拉帕村人多地少,工作队把转移就业作为帮助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方式,积极与拜城县人社部门联系,对接用工单位。

去年以来,共为全村8名富余劳动力争取到清洁、护路、服务等就业岗位,人均月收入3000元。同时,工作队还联系乌鲁木齐市、库尔勒市多个商超、餐饮行业、用工企业等,帮助235名村民就业。

“工作队帮我联系到乌鲁木齐市一家餐厅打工,每月有2700元收入,还包吃包住,我每个月都能给家里寄1500元钱!”拉帕村村民玛利亚木·托合提说。

为帮助村民掌握实用技术和致富技能,工作队利用农闲时节邀请技术人员进村开展建筑、缝纫、烹饪等技能培训。

此外,工作队还争取到帮扶资金,同村“两委”协商后,将村委会门前闲置的房屋改建为10余间门面房,以每月200元租金租给村民开设打馕店、铁匠铺、小餐馆等,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不但满足了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还帮助部分困难群众实现家门口创业增收。

村民阿布来提·阿不力孜家有4口人,靠种地维持生计。工作队鼓励阿布来提的妻子参加村里举办的烹饪技能培训班,培训合格后,她在村里租了一间门面房,开起了烧烤店,月均增收3000元。

“我们会继续把村民的需求当追求,与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干出让群众满意的成绩,才能答好驻村工作答卷。”拉帕村第一书记、自治区检察院驻该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王清河说。

责任编辑:石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