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古勒村:小微产业“多点开花”样样增收!
来源:长安新疆   发布时间: 2020-07-11 11:09:43  作者:郭怀天

和田地区墨玉县人民法院驻吐外特乡英古勒村“访惠聚”工作队结合本村实际,精准发力,按照“一户多策、一人一策”的扶贫思路为主抓手,推进小微产业到户、到人,确保脱贫效果“成色足”,脱贫路子持续发力。

01确定养鹅产业发展思路

“种鹅马上就要到产蛋期了,这段时间你们一定要注意种鹅的管理,一点都马虎不得。”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派驻墨玉县吐外特乡英古勒村第一书记阿里木·克力木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会来养鹅基地叮嘱村民注意事项。

阿里木查看村民养鹅情况

今年4月,工作队经实地调研,确定将产业发展定位蛋鹅养殖。

“本地鹅产蛋期一般为当年12月至来年4月,所以我们引进新品种——江苏泰州种鹅,这种鹅产蛋周期长,特别适合我们养殖。”阿里木说。

工作队积极联系墨玉县雅瓦乡“种鹅”孵化基地,详细了解江苏泰州种鹅生长环境和条件,多次调研考察后,计划利用扶贫资金与农户入股的方式购入1000余只泰州种鹅,以扶贫资金出资90元,农户入股60元的思路鼓励村民发展养鹅产业。

02化解村民思想顽疾

“我们习惯了养殖牛羊,没养过鹅,不知道养鹅到底赚不赚钱。”图荪妮莎·努日把当初反对发展养鹅的想法如实告诉了笔者。

“村民反对养鹅是他们没有养鹅的经验,他们认为畜禽越大越挣钱,养鹅赚不到多少钱,所以很多村民都不支持发展养鹅。”阿里木发现了村民的思想“病结”所在。

工作队因人施策。每只泰州种鹅在产蛋期可产出60至80枚鹅蛋,平均2天产出1枚蛋,按照市场最低价每枚鹅蛋6元计算,每只种鹅每月至少收入90元以上。工作队利用升国旗、村民大会时间反复给村民算经济账,反复对比养殖牛羊和养鹅的成本、收入,思想上通了,村民们开始报名养殖种鹅。

村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工作队立马着手建起了集中养鹅示范点,这又遭到了村民的反对。

“我们以前发展养殖都是在自家院子里,不用跑来跑去,而且剩饭、杂草都可以用来喂鹅,我不想去集中养殖区饲养。”图荪妮莎知道工作队想把养殖集中管理后,连忙摇头反对。

工作队发动村两委班子、党员、墨玉县人民法院结亲干警,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讲清利弊,还把免费提供饲料、防疫、水电等便利条件对村民进行宣传。在多次思想动员下,22户村民总算在集中养鹅示范点划分了各自的养殖区。

为了减轻村民的养殖压力,工作队将符合条件的养殖户图荪妮莎纳入村里的公益岗位,负责集中养鹅区的日常投食、喂水,配合乡畜牧站防疫人员进行日常消毒等工作,自己不但养殖100只泰州种鹅,而且每月有了1200元的工资收入。6月底就到种鹅的产蛋期了,图荪妮莎开始算起了自己的家庭收入账。

“80只母鹅每月最少能产1000枚蛋,每枚蛋6块钱的话,抛去投入成本,一个月纯收入3000多元呢。”图荪妮莎高兴地说道。

03小微产业“多点开花”

在墨玉县吐外特乡英古勒村妇女就业基地的缝纫合作社里,20多名妇女正在紧锣密鼓地赶制订单,合作社实行1000元底薪+计件制工资,人均工资可达1500—2500元。

“如果干的好,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工资,现在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了,感谢党和政府,感谢驻村工作队。”在缝纫合作社上班的萨拉买提·哈力克说道。

英古勒村缝纫合作社女工在赶制订单

工作队按照“一户多策、一人一策”扶贫思路,对村民掌握的就业技能进行精准摸排,并积极引进缝纫合作社,让村里20多名妇女每月有了1500—2500元的稳定工资;针对本村部分村民有木工手艺的特点,工作队引进木材加工合作社,解决了村里10多名木工在家门口就业,使他们平均每月增收3000元;工作队还引进核桃加工合作社,实现核桃在本村自产自加工。下半年,工作队计划引进麻糖加工合作社,实现多种产业齐发力,带动村民实现就近就业稳增收的脱贫思路良性循环。

如今,走进英古勒村,绿树成荫,街道干净,家家户户“三区分离”庭院整洁,庭院改造的丰硕成果一览无余。小微产业遍地开花,1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享受着人人有事干,家家有钱赚的政策红利,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8449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3.8万元。小微产业成为了村民奔小康的“聚宝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日益增强。

责任编辑:褚轩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