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地处“万山之祖、万水之源、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边境线长700多公里,是全国唯一一个“一县邻三国,两口通两亚”的边境县。
在塔县皑皑雪峰下,身着迷彩服的护边员骑着牦牛巡逻,形成一道移动的风景线。他们熟悉界碑、界桩,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用满腔赤诚甚至鲜血和生命,守卫着祖国的边防线,被誉为“有生命的界碑”。
一家三代戍边情
4月28日,拉齐尼·巴依卡骑上摩托车,带着干粮、水泥和油漆,踏上巡边之路。
从出生到长大,从牧民到护边员,拉齐尼的人生轨迹全部镌刻在边防线上。
拉齐尼是红其拉甫边防连义务向导。多年来,拉齐尼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帕米尔高原边防线的每一道山沟,守护着每一块界碑。
1949年12月,红其拉甫边防连正式成立,拉齐尼的祖父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成为边防官兵的义务向导。1972年8月,凯力迪别克走不动了,把“接力棒”交给了20岁的儿子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在此后的30多年里,巴依卡与边防官兵巡逻在帕米尔高原、中国和巴基斯坦边境的冰峰雪岭之间。2004年,拉齐尼从父亲巴依卡手中接过了戍边“接力棒”。
拉齐尼第一次单独带巡逻分队到吾甫浪沟巡逻遭到暴风雪袭击,夜里大家在一个山谷歇息。看到官兵们冷得直打哆嗦,拉齐尼就用父亲巴依卡教的办法,把15头牦牛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堵厚厚的“墙壁”,官兵们紧靠着牦牛,顺利度过了一夜。
第二天,由于山体滑坡,拉齐尼的父亲做的标记没有了,队伍只好停下。
山上不停有碎石块滚落,拉齐尼爬上悬崖峭壁探路。突然,一块碎石片砸在拉齐尼的额头上,鲜血直流。官兵们几次劝他返回,拉齐尼说:“这是任务,我一定要完成。”他强忍剧痛跋涉两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一条比较安全的山路,让官兵们顺利通过。
16年来,拉齐尼的12头牦牛累死在巡逻路上、9头牦牛因摔伤失去劳动能力,但他没要一分钱补偿。
拉齐尼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头牦牛踩到水中的石缝里,腿拔不出来,由于用力过猛,腰断了,不能行动,他不得不忍痛扔下了牦牛。
“后来每次路过那条河,我都悼念它。”拉齐尼说,每次巡边他只带3样东西:水泥、油漆和馕。馕是路上的干粮,水泥用来修补界碑损坏的地方,油漆用来刷新和描字。
“以前我要赶着牦牛去20公里外的地方运水。现在家里通了自来水,住上了安居富民房。”拉齐尼说,条件好了,更要好好守边。
夫妻并肩守边防
5月14日,一轮朝阳从雪山背后缓缓升起,塔县科克亚尔柯尔克孜民族乡科克亚尔村村民开迪西·图尔荪和妻子谢海尔古丽·斯马依带着望远镜,赶着羊群牛群,开始放牧巡边。
开迪西今年45岁,古铜色的皮肤闪着亮光,说话声音洪亮。2001年,他开始守边,至今已有19个年头。
海拔4800多米的高原上空气稀薄,刚去时,高原反应让开迪西头痛欲裂,每走100多米,就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
“巡逻时,如果发现有牲畜靠近边境线,就要赶紧赶离。如果看到陌生人活动,要打电话给乡政府汇报。”开迪西说。
孩子们都在学校,他和妻子没有后顾之忧。2016年,他的妻子也加入护边员队伍,夫妻俩一同巡边,彼此照应。
记者看到,开迪西的家里摞着厚厚一沓荣誉证书。19年来,他15次被评为优秀护边员。
“荣誉都是丈夫的,我要向他学习。”谢海尔古丽说。
2014年7月的一天,开迪西在巡逻时遇到一对老夫妻。他们是外地游客,身上带着照相机。核查对方证件后,开迪西将情况汇报至边防派出所,并友好地提醒对方:“边境线上不允许拍照。”
开迪西和妻子所在的巡逻点地处交通要道,离家有20多公里,夏天骑摩托车巡边,冬天积雪很厚,只能步行巡边。
常年巡边,开迪西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腰痛病。腰疼得厉害时,他连身子都直不起来。
常年在边境线上,脚下的每一寸草地、远山的每一道腰线,都刻在开迪西心里。哪里的石头被人动过,他一看便能发现。哪里的草长得好,哪里有泉眼,他都知道。
开迪西自豪地说:“我们生长在这里,就要守护好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年轻守边人的坚持
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人烟稀少的地方巡边守边,可用3个字来形容:“远、险、难。”但这并没有挡住年轻人的脚步。
今年26岁的卡力克·库孜巴依是护边员,他的父亲也是护边员。小时候,父亲每次回来,都会给他讲巡边护边的故事。到了暑假,父亲还会带着他在边境线上巡逻。看到护边员们巡逻守边,他有了一种认识——守护边防线就是守护自己的家园。
2018年6月,卡力克从石河子大学毕业前夕,有好几家公司招聘他去上班。好不容易走出大山,到底是留在城市还是回到家乡?他内心很矛盾。
因为心中的戍边梦,最终他选择回到家乡。卡力克回到塔县后,给塔什库尔干乡人民政府写了一份当护边员的申请,十几天后,申请被批准,卡力克成为护边员。
集中训练半个月,卡力克开始跟着其他护边员巡逻。
每天8点起床,一次巡逻来回十几公里。第一天巡逻完,卡力克感觉呼吸困难,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抬不起来,最后在别人的搀扶下才走了回来。
2019年2月的一天,卡力克和其他几名护边员接到险情,有一支巡边队的车陷进雪窝,3人被困。卡力克和其他护边员赶到现场后,发现车已经被雪覆盖,十几个人用了4个多小时才把车挖出来。
今年26岁的艾力巴合西2016年大专毕业后,放弃了留在乌鲁木齐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塔县。一个月后,他加入护边员队伍。
2017年11月的一天,艾力巴合西接到紧急任务:30多公里外的一个边防连队官兵需要30头牦牛巡边。艾力巴合西与其他几名护边员一起去送牦牛。由于山高路险,艾力巴合西不慎从牦牛背上摔下来,身上多处擦伤。他忍着疼痛,重新爬上牦牛背,走了5个多小时,顺利完成任务。
这样的危险,艾力巴合西经历了不止一次。可每当接到任务,他二话不说便出发了。
“爸爸当了十几年护边员,从来没说过苦。守边是我的责任,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艾力巴合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