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两旁的树枝吐露新芽,三五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吃草,一条平整宽阔的柏油路向远处延伸……4月24日,记者走进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塔什库尔干乡托格伦夏村,看到村民们有的开农家乐,有的搞牦牛养殖,有的跑汽车运输……脱贫路上,很多村民正是依靠这些特色“小产业”,跑出了致富“加速度”。
从风景到“钱”景
180多平方米的院落收拾得干净利落,各种干果整齐地摆放在桌上,欢快的音乐萦绕在耳边。4月24日,托格伦夏村村民阿孜纳·库尔班家的农家乐里异常热闹,阿孜纳和妻子拿出新鲜的牛羊肉及各类蔬菜,在灶台前忙活起来,准备招待几位游客。
“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阿孜纳说。
阿孜纳今年24岁,家里有4口人,种地的收入只够勉强维持生活。他曾在县城一家矿业公司打工,一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后来公司关闭,阿孜纳没有了工作,一家人失去了经济来源,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县城近在咫尺,推开家门,高原风光一览无余。环顾四周,蓝天白云、雪山草原纯净如洗,还有一条柏油马路从家门口经过。守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什么却过着如此贫穷的日子?阿孜纳不甘心,他开始思考如何走出困境。
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搞旅游接待肯定不会错,阿孜纳看到了机遇。
阿孜纳找到塔县县委政法委“脱贫攻坚”工作队和村委会领导,说出自己想开农家乐的想法,大家一致赞同。
说干就干,筹钱、改造院落、搭建蒙古包……2016年6月,在工作队和村委会的帮助下,阿孜纳的农家乐开张了。
“第一天就有600元收入,让我有了很大的信心。”阿孜纳说,这样的好运气并不常有。随后一段时间,游客寥寥无几,他有点坐不住了,开始主动“出击”:到县城找客源,发微信宣传推介。
“我们的肉、奶、蔬菜、面粉都是绿色产品,吃了保证你忘不了。”一句话,吸引了不少游客。阿孜纳家的农家乐生意日渐红火,当年收入3万余元。
征求游客意见、改善环境条件、提高菜品质量,由于阿孜纳经营有道,游客络绎不绝,农家乐生意爆棚。2019年8月的一天,他家农家乐接待游客100人,收入1万元。当年,他家农家乐收入超过5万元。
今年,阿孜纳又有了新目标,“我想再买两个蒙古包,盖一个洗澡房,增加菜品种类,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为了让阿孜纳给其他村民“打个样”,工作队全力配合:请专业人士给阿孜纳夫妇培训旅游接待礼仪和烹饪技能;印制农家乐名片,多渠道推介……
如今,在托格伦夏村,除了阿孜纳,还有45户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养殖牦牛有奔头
刚刚平整过的院落,在雨后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宽敞明亮的安居富民房里,朵朵盆花竞相绽放,这便是托格伦夏村村民木那瓦尔·尼扎米丁的家。
木那瓦尔今年32岁,他当过小工、干过护边员,日子过得并不宽裕。25只羊、5头牦牛是他家全部财产。
2016年,看到村里一些人靠养殖牦牛走上致富路,木那瓦尔便向父亲借了5万元,自己贷款5万元,一次性买来10头母牦牛。
“牦牛是比较好养殖的大畜,平时在山里放养,繁殖期回到春季草场。”木那瓦尔说,当年,他家的10头母牦牛都产仔了,这让他喜出望外。2018年,靠养殖牦牛,木那瓦尔还清了贷款。
如今,木那瓦尔家有56头牦牛,每年出售牦牛,可赚三四万元。
“去年,我家牦牛身上长了很多虫子,我不知道怎么处理,只好求助工作队。工作队到县城买来药,帮我给牦牛驱虫,帮了我大忙。”木那瓦尔说,到了冬季,工作队干部挨家挨户走访,谁家缺草料都会作登记,想办法解决。此外,工作队请来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
“现在,我家院子已经整理好了,‘五一’就能种雪菊了。”木那瓦尔高兴地说,他只管种,工作队已经帮村民找好了收购公司。
今年仅庭院种植这一项,托格伦夏村每户村民可增加五六百元收入。
跑出致富“加速度”
“说实话,我现在的好生活都是‘跑出来’的。”西比提·铁米尔一见记者,便道出了自己的致富门路。
西比提今年35岁,家里有5口人。2015年之前,他开着一辆破旧的小货车,从喀什往塔县拉货。“每个月至少跑15趟,收入不到1000元。”提及过去的生活,西比提神情有些黯然。
经常在外面跑,信息自然比别人灵通一些。听说开大货车跑运输能挣不少钱,西比提动心了。2017年底,他借了8万元,贷款12万元,买了一辆大货车,跑起运输。
“全村只有他有大货车,每年牛羊转场或运送货物要租车,村民都会找西比提。现在,他每月收入七八千元。”工作队干部赛尼克·库孜买买提说,2019年5月,西比提家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添置了一辆轿车。
富裕起来的西比提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朝着下一个“小目标”出发。
“我想建一个大型养殖合作社,让更多村民富起来。”西比提憧憬着未来。
如今,托格伦夏村早已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每户村民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安居富民房,村里环境好了,人们的精气神也足了。塔县县委政法委“脱贫攻坚”工作队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继续坚守,保持工作连续性,为该村后续发展铺平道路,为村民致富做好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