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乎提家的核桃园,部分树干要锯掉几厘米再嫁接,不能耽误,明天一早就处理……”4月4日23时,忙了一天回到宿舍,张武斌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日记本,记录下明天要做的事,总结今天已经解决的事。
张武斌是自治区公安厅“访惠聚”驻村工作总领队、自治区公安厅驻莎车县艾力西湖镇拜什库都克村第一书记。他去年7月2日来到这个贫困村后,就养成了经常记工作日记的习惯,如今已写近百篇。在他眼中这些日记,不仅能帮他把很多事记得更牢,还能有效地梳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进展。
揣着小核桃写下果树改良决心
4月5日上午,拜什库都克村的一片核桃园里异常忙碌,技术人员和乡亲们正忙着嫁接核桃苗,一截截树干上“长”出了一头头冒着嫩芽的小穗,张武斌满脚泥土,来回奔走,查看每棵树的嫁接情况。
完成巴旦木、核桃等果树的全覆盖嫁接,实现林果业提质增效,是这个春天村里最重要的事,也是张武斌从去年年底起日记记录的重点内容。
张武斌从口袋里掏出一颗如巴旦木一样大的核桃。“我一直把它装在身上,时时提醒自己,改善果树品质迫在眉睫。”他说。
去年他来村后发现,村里2800亩果树存在品质差、产量低的情况。那天晚上,他盯着带回来的一颗小核桃,写下了决心:“品种必须改良,早改乡亲们早受益!”
去其他村镇学习种植技术,请果树专家来讨论…… 随后一段日子,他为果树奔忙。去年12月,全村果树改良工作正式开始。工作队邀请镇里的林果技术服务队,与村民共同组成42个小组,对全村果树进行修剪、打药、施肥等。今年2月起,又清理了果园里的死树并补种,优良品种嫁接就此展开。
“我们都没接触过嫁接,工作队到地里挨个教,还集中培训。现在我也快成半个专家了!”农户依不拉音·卡迪尔说,他家种了5亩核桃,这次品种改良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记下对庭院改造的牵挂
铁门上“美丽庭院家庭”的牌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推门进入村民布尼亚孜·库尔班家的院子,水泥地面光亮整洁,地上盆花发出悠香。屋内瓷砖锃亮,陈设现代时尚。屋后拱棚里小白菜、韭菜、西瓜苗郁郁葱葱。
“我家以前可不是这样,多亏听了张书记的建议,搞了庭院改造。”布尼亚孜说,去年工作队动员她美化庭院,她勉强同意了。“当时觉得麻烦,可村干部们都来帮忙,没想到搞出来后这么漂亮,种的菜吃不完还能卖掉,日子太幸福了!”她说。
张武斌入户走访,发现一些村民家的院子尘土飞扬、葡萄架子歪七扭八,却不太乐意庭院改造,他们说“老房子住惯了,不想变”。于是, 张武斌就带着这些村民到庭院改造完成的住户家挨家参观。
别人家的庭院地面进行了硬化,屋里的地面贴了瓷砖,卫生间设施齐全现代,出门不沾泥,这些都让布尼亚孜羡慕。“张书记还给我们算经济账,院子改造了不仅住着舒服,棚圈、拱棚能种菜、养鸡,除了自家吃还能有一笔收入。”她说,当时大部分村民都报了名。
乡亲们改造庭院的每个细节都牵动着张武斌的心,也记在了他的多篇工作日记里。
字里行间是对就业脱贫的期望
今年春天复工后张武斌写的日记中,每篇都有一部分关于村办网袋厂的内容。
网袋厂是去年工作队为促进村民就业引进的,目前有80位村民在厂里就业。为了鼓励和稳定村民上班,工作队每月还出钱对坚持上班10天以上的村民发奖金。如今全勤率达到了90%以上,生产的网袋供不应求。
阿依仙古丽·库尔班从工人干到了副厂长,“我现在一个月的收入几乎顶以前种地一年!张书记说得对,勤奋就有收获!”
张武斌拿出几篇特殊的日记,是夹在日记本中的几张写满字的餐巾纸。“有时候晚上躺床上,突然想起一项工作没干完,或想到一个解决办法,手边的便签纸又用完了,随手拿起纸巾就记上。”他说,就怕第二天起来忘记,记上后才能睡踏实。
果树嫁接、万寿菊种植、村民外出务工情况……翻开张武斌的扶贫工作日记,一件件事串起了工作队奋斗过的日日夜夜。每篇日记背后都凝结着汗水,也反映着拜什库都克村的变化。它们仿佛是工作队带领乡亲们走在脱贫增收路上的一个个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