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梁子村的鸵鸟养殖、康家庄子村的辣椒种植……在塔城地区乌苏市,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村都在打自己的品牌。这些特色和品牌,是在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广泛走访调研,尊重广大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农村经济呈现新格局。
番茄制品销海外
乌苏市西大沟镇西大沟村结合当地无霜期短、积温较少的气候优势,大力种植特色农作物番茄。
“今年我们种了1400亩番茄,全部实现了订单种植和收购,亩产达到8吨,每亩毛收入可达3200元,与去年相比真是增产又增收啊!”11月19日,西大沟村鑫明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李存欣高兴地说。
自土地整合后,乌苏市水利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鼓励村民李存欣牵头组织村里14户农民成立合作社,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运作模式与天山沃园番茄酱厂签订种植和销售合同,实现了订单生产。工作队还邀请石河子、昌吉等地番茄种植专家对合作社成员进行技术指导,开办培训班,进行跟踪服务。
今年,全村番茄总产量达1.1万吨,占乌苏番茄酱厂原料供应总量的28%,加工的番茄制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带动全村130余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3.1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14万元。
养殖鸵鸟富农户
进入第四季度,乌苏市八十四户乡沙梁子村村民吴玉龙每天都会在自家的鸵鸟养殖基地搞网络直播,就鸵鸟养殖销售经验和网友互动。
3年前,吴玉龙还在务农,乡里引导大家发展特色养殖后,他最早响应,在考察了市场后,吴玉龙决定养鸵鸟。
“建基地时,乡政府给了大力扶持,这块占地30亩的基地,就是乡政府免费提供的。乌苏市委组织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还邀请专业人员给我指导,市农业农村局、科协等相关单位还给了23万元的项目补贴。”吴玉龙说。
有了资金和技术支持,吴玉龙干起来更有劲了。经过几年的养殖,吴玉龙的鸵鸟基地已经有300多只鸵鸟,他还开了一家以供应鸵鸟肉为特色的农家乐。
在吴玉龙的示范带动下,驻村工作队结合每家实际情况,发动有意愿的村民抱团发展。现在沙梁子村养殖鸵鸟的村民超过了20户。“我们家养了60多只鸵鸟,每月产近300枚蛋,收入五六万元,效益好得很!”村民周运芝笑着说。
色素辣椒火起来
八十四户乡康家庄子村的色素辣椒,从规划种植到打出“乡字号”特色品牌,每一步都是稳扎稳打。
冯志先是村里最早种辣椒的农民,他还牵头成立了乌苏市宏泰辣椒专业合作社。“乡里的科技特派员到地头给我们做技术指导,乡政府给我们联系收购商,让我们吃上了‘定心丸’。”冯志先说。
有了冯志先的示范,乌苏市财政局驻康家庄子村“访惠聚”工作队广泛宣传动员,葛以龙等一批村民紧跟着加入进来。合作社给村民提供种子、技术,村民全身心地投入到辣椒种植中。“效益相当不错!每亩地的利润基本上都在1000元至2000元,我家一年有七八万元钱的收入。”葛以龙说。
如今,康家庄子村已有30户农民加入合作社,辣椒种植面积达1600亩,这里的辣椒已销售到了湖南、四川、山东等地。
棉花实现全机采
车排子镇三道桥村的棉花种植带头人景世江说:“我们村与125团创建的‘兵地共建千亩棉花示范田’里,有我家80亩,这块地我种了25年。今年亩产高达550公斤,这样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不仅节省了劳动力,还节约了时间。我还在甘河子镇承包了2000亩棉花地。”
塔城地区纤维检验所驻三道桥村“访惠聚”工作队在棉花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创新性地将农牧民夜校开到田间地头,以田间课堂为载体,邀请125团技术员现场培训、当场解答。实施土地条田整合,改造农田滴灌设施,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购买新农机,安装卫星导航系统等,使得该镇10.4万亩棉花全部实现了机采棉种植模式。“现在种棉花,家家都实现了稳增产。”车排子镇三道桥村党支部书记刘立军说。
“一村一品”建设使得棉花成为三道桥村的优势作物,不仅带动了村民致富,更增强了三道桥村村民的自豪感。
“我今年63岁了,种了65亩棉花。儿子接我去城里住楼房我都不去!平时我闲着,还养了10只羊、100只鸽子、200多只鸡,儿子家冰箱里的肉一年到头都来自我的院子!”村民李文说。
通过“龙头效应”发展“一村一品”,激发了村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让更多村民有了致富梦想。
番茄、爆裂玉米、有机蔬菜、鸵鸟、骆驼、灰鹅、兔子……目前,乌苏市185个村,村村都有支柱产业。“‘一村一品’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农民创业就业开拓空间,让农民有更多增收渠道,真正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乌苏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金都说。
目前,尝到“一村一品”甜头的乌苏市各乡镇,正在把各村独具特色和优势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加快“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努力让“一村一品”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