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乌苏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访惠聚”驻村工作队
“我去年承包了50只羊,今年变成91只了。现在母羊配种结束了,预计明年可产春羔160多只,六七月就可以出售了。”11月5日,塔城地区乌苏市塔布勒合特蒙古族乡牧民新村村民哈力道力拉·空泰高兴地盘算着。
乌苏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驻牧民新村“访惠聚”工作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思想引导、智力扶持、联系企业、技术培训等为村民搭建起桥梁,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带着村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转观念 掌握新本领
思想观念陈旧、长期过着游牧生活、不擅于经营管理、综合素质不高等,是制约牧民新村村民脱贫致富的瓶颈。
为帮助村民转变思想,增长本领,工作队既扶志又扶智,做到“六扶”,即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利用周一升国旗、农牧民学校、远程教育、主题党日、入户走访等,开展惠民政策、脱贫攻坚案例、致富能手事迹等各类宣讲;开展畜牧养殖、饲草料种植、刺绣、面点等实用技能培训,使村民摒弃“等靠要”思想,掌握致富新本领。
“工作队做通了我的思想工作,还给了我外出‘取经’的机会,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店。”村民马西女高兴地说。以前她思想保守,不愿外出打工。工作队就介绍她在乌苏市区天山好客饭馆边打杂边学艺。
今年,结合马西女家邻近马路、交通便利的特点,工作队建议她在村里马路旁开一家农家餐厅。如今她家餐厅生意红火,年收入7万余元。
调思路 推出新举措
牧民新村是以游牧为主的村庄,但由于畜牧养殖资金困难、牧民养殖方式单一且不善管理等因素,导致村民年收益低。如何让牧民增收,是工作队思考最多的问题。
工作队请来专家,逐个解决村民在畜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开展畜牧养殖技术知识讲座,还针对村民进行一对一的解答。工作队还通过农牧民学校、远程教育系统、村里的大喇叭给大家播放畜牧养殖技巧、疫病预防知识等相关音视频。
工作队利用“访惠聚”项目资金,依托繁盛畜牧养殖合作社,购买新疆褐牛58头、阿勒泰大尾羊369只,采取竞标方式发包给村民代养并签订承包合同,保证牛羊生产滚动发展。今年,村民承包的牛产牛犊32头,羊产羔羊320只,可实现增收50余万元。
增技能 开启新生活
牧民新村人多地少,大多数年轻人学历不高也不愿意外出打工。如何让村民不出远门就能就业?
工作队充分发挥派出单位后盾作用,积极与园区内企业联系,为村里年轻人提供就业岗位,采取“企业需求+定向培训”的模式优先对贫困户实行订单式培训。工作队结合当地实际,做好富余劳动力摸底登记工作,强化农牧民技能培训,大力宣传自主创业和就业扶持政策,实施因人因户施策,加快“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不断增强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
村里的单亲妈妈阿依古丽·再坎有两个孩子,家里负担比较重。阿依古丽有刺绣的手艺,工作队和村“两委”不仅给她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还帮助她开起了刺绣店。如今,阿依古丽一年纯收入达5万余元。为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她还免费教村里的13位妇女学习刺绣。
经过工作队不懈努力,村里70多位年轻人参加了定向技能培训,目前,已有110余名村民在凯赛(乌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疆聚鑫隆纸业有限公司、乌苏市锐泰纺织等企业工作,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