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

迈向高教强国的法律保障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 2019-10-11 11:50:55  作者:王比学

核心阅读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高等教育法开展执法检查,对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办学方向,聚焦国家需求、提升服务支撑能力等提出意见。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今年6月至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高等教育法开展了执法检查。总体来看,高等教育法得到有效实施,大多数法律条款得到落实,实现了立法目的,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办学方向

检查期间,赴黑龙江省的执法检查组随机抽查了一所民办高校——齐齐哈尔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党委书记李虹去年8月担任专职书记,“学校重大事项都要先开党委会。学校理事长梁文第是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了,对党建工作很支持。学校思政课有专职教师,我来这里已经讲了4次党课。”李虹说。 

检查组成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杜玉波问梁文第:“以前你们学校没有党委书记,现在有了。在你看来,有什么变化吗?” 

梁文第回答:“自从去年党委书记来到学校后,学校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党委会议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学院党委督查督办工作实施办法、学院党委与集团董事局定期沟通协商机制议事规则等,还修改了学院章程。”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检查组明显感觉到,在这所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的关系十分融洽。

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各地高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把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办学治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但检查组也了解到,有些高校基层党建存在逐级弱化、“上热中温下冷”现象,有的院系党组织职能定位不清晰,作用发挥不够。与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要求相比,有的高校党委管方向、谋大事、做决策能力不足;有的高校书记校长配合不好,难以形成工作合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还没有完全贯通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有的高校存在“调门高、行动少”、思政工作“表面化、碎片化”的现象。

党的领导是做好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检查组强调,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和高校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将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学校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增强可操作性。选优配强党委书记和校长,把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位,把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作为重要条件。

聚焦国家需求,提升服务支撑能力

7月23日,检查组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贡献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学校展示墙上琳琅满目的荣誉证书默默诉说着学校的辉煌。

“我们研制发射了14颗卫星,开创了高校自主研制小卫星的先河。你们看,这是学生创新工场,我国首次由学生自主研制和管控的两颗卫星,就是这个团队的作品,还获得了国家科技创新奖。”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向检查组介绍,哈尔滨工业大学坚持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办学定位,创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航天学院;一大批成果助力“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火箭首飞、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等重大任务。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检查发现,尽管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有所增强,但一些高校办学定位不科学,学科专业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不合理,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不紧密。高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需求的高科技成果不多,能有效转化的更少。一些高校的办学思路还没有真正转到服务国家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上来。

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检查组建议,高等教育应聚焦国家需求,提升服务支撑能力。通过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分类设置标准和办法,建立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的经费投入、人事管理、质量评估、监测评价等制度,引导高校科学定位、差异化发展,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格局。面向未来,超前布局一批前沿性和引领性学科专业,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紧缺人才培养。

部分高校人才流失问题应多举措加以解决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检查组发现,高校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但部分高校聚焦人才培养的意识不强,在具体工作中落实“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缺乏有效衡量标准;过于重视外部评价,在学校发展上急功近利,主要精力和资源放在学校排名、论文数量、项目申报等显示度较高的工作上,对长远发展谋划不够。

在人才培养方面,所检查的高校反映多的问题之一是人才流失。以黑龙江为例,2013年到2017年间,黑龙江高校共向省外流出副高职以上专任教师577人,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此外,本专科以上毕业生留省就业人数逐年递减,60%左右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南方省份就业创业。

齐齐哈尔医学院党委书记顾长虹说,“尽管我们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但人才流失还是比较严重。”顾长虹说,今年上半年,有两名年轻教师被挖走了,就是因为那里有编制,“在我们学校,要进编制,必须通过社会招聘,而这些教师要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同台竞技,不一定能考上。”

7月22日,抽查小组抽查了哈尔滨工程大学。这所学校的海洋工程专业,有一年被南方一所大学挖走3名副教授,都是学校的中坚骨干力量。学校负责人说:“这件事给我们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这些人走了,而且留下的也人心不稳,可以说是对整个团队的严重打击。”

黑龙江大学党委书记王永清向检查组介绍说:“想离开的人不少都是由于待遇问题,尤其是中青年教师。”

检查组形象地打了一个比喻:“这就比如人体的钙流失了,如果不解决,骨质就会疏松。”检查组成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李巍认为,针对人才流失问题,必须进一步育才、爱才、用才、留才。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检查组建议,要坚持立德树人,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鼓励高校以高水平的科研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强化科研育人。

责任编辑:石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