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路灯亮了,柏油路铺到了家门口,天然气也入户了,大伙儿心里高兴啊!”
“土地流转出去了,家家户户都在搞养殖、发展庭院经济,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8月初,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七个星镇呼尔东村采访时,村干部和村民们七嘴八舌地向记者诉说着村里种种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呼尔东村的变化离不开巴州纪委监委“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不懈努力。
一段跌宕起伏的往事
呼尔东村是个水丰草茂的村庄,素有巴州“小粮仓”之称,各项工作都曾走在全县前列,上世纪90年代还获得过国家级文明村的荣誉。
然而,前些年,这个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服务群众意识淡漠、惠民政策宣传执行不到位,加之个别村干部优亲厚友、违规操作,草原补贴、安居房等福利,该享受的村民享受不到,不该享受的却在反复享受。
村里还出了个村霸,飞扬跋扈,欺负邻里,横行多年没得到应有处理,村民们敢怒不敢言。
村委会院子多年来也疏于打理,晴天尘土飞、雨天泥水流。
这些不正常、不公平的现象,让村民心气不顺,村里工作停顿滞后,发展落到下游。曾经的明星村失去了光彩,有能力的村民纷纷离开村子到外面打拼,那段时间,呼尔东村的天似乎都是灰扑扑的。
一场大刀阔斧的整顿
2018年7月4日,巴州纪委监委派出“访惠聚”工作队入驻呼尔东村,下决心要从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入手,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让“小粮仓”重现往日光彩。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在工作队的大力推动下,一场大刀阔斧的基层组织治理整顿在呼尔东村展开。
村“两委”班子选优配强了。过去在外承包工程的能人陈国平回村担任了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顾金湖是个有文化、有头脑的年轻人,村委会副主任雷书利是位复员军人。
新的村“两委”班子在村民期盼的目光中走马上任。与此同时,有问题的村干部和村霸也得到了处理,大家伙拍手称快。
扶上马,还得送一程,为了让新班子尽快适应工作,工作队可谓用心良苦。
原来村干部的办公室楼上一个、楼下一个,东一间、西一间。新班子上任后,村干部的办公室和工作队队员的办公室搬到了一起,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就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一间办公室。
“这样既方便沟通议事,更方便对村干部进行传帮带。”工作队负责人对记者说。
村民大会如何组织才能受到村民欢迎?惠民政策怎样宣传才能入脑入心?基层干部应该如何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
村干部想提高能力水平应该读些什么书?公文写作技能该如何提升?怎样利用电脑处理各项工作?
这些细致具体而又至关重要的问题,工作队面对面答疑、手把手传授。
在工作队耐心细致地帮助下,新班子的工作能力不断提升。陈国平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开个支委会,会前就把各项议程列得清清楚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拿到台面上充分讨论,集体作决定;党支部活动也是丰富多彩,重温入党誓词、交流学习心得、看红色电影、唱红歌,深受党员欢迎。
一个热心为民的班子
要说村民最满意的,还是村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越来越强了。“我们村‘两委’成员的手机号码都向全村公开。村民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当天解决,当天解决不了的,我们开会研判,尽快拿出解决方案。现在,村民有啥事都愿意到村委会来反映。”陈国平说。
村民努尔再家里有病人,经济负担重,虽然已经脱贫了,但要是没人帮一把,还有返贫的可能。于是,她家就成了工作队和村“两委”长期关注的重点。从春耕开始,陈国平和顾金湖就自掏腰包帮她买地膜、种子和化肥。努尔再家缺劳动力,她家的40亩地,从种到收,村干部、村上的志愿服务队轮番上阵。大家伙就一个想法,脱贫奔小康,努尔再不能掉队。
如今,村民们都说,新班子热心为群众服务,办事认真公道,我们信得过。
一派春和景明的气象
在工作队的带领下,呼尔东村还大张旗鼓地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宽敞的村委会大院里种上了花草树木,修造了假山亭台,建起了塑胶地面的篮球场。记者采访的时候,正赶上孩子们骑着村里购买的观光自行车在院子玩耍,欢快的笑声传了很远。
水多树多的呼尔东村自然环境本来就好,村里又对每家每户的围墙进行了统一粉刷,对村民的院落进行设计改造,实行养殖区、种植区、居住区分离,并根据各家各户的特点,发放不同品种的苗木,既美化庭院,又能增加村民收入。
23岁的村民陈飞很自豪地告诉记者:“外边来的人都夸我们村美。”工作队的目标则是把呼尔东村打造成可以休闲娱乐的旅游景区,让城里的人来这里散散心、吃吃农家饭菜。今年夏天,村里建设的民宿已经开门揖客了。
在工作队的协调下,村里的两万多亩土地今年还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出去,村民们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现在家家户户都搞起了养殖业,增收的路越走越宽广。
村民武永超对记者说:“以前老觉得城里好,寻思着到库尔勒买个楼房养老。现在我们村的环境不比城里差,我还到城里去干啥!”
在呼尔东村村委会门前,矗立着一座高高的牌楼,上书“春和景明”四个字,这是工作队和全村百姓共同的心愿,在经历了曲折坎坷之后,呼尔东村重又迎来“春和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