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学研究正在“火洲”兴起
来源:新疆日报   发布时间: 2019-08-16 12:52:02  作者:靳泉 王兴瑞 张瑞麟 秦月雯

新疆平安网讯新疆日报全媒体记者 靳泉 王兴瑞 张瑞麟 秦月雯)“国运兴,文化兴。新中国的吐鲁番文物考古工作,将吐鲁番学研究不断推向纵深。”8月6日,吐鲁番博物馆副馆长邓永红告诉记者,吐鲁番学研究正在它的故乡兴起。

素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地处古代欧亚陆路交通的要冲,是世界四大文明交汇处。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使残存在地上地下的古代遗迹和遗物在这里能够较好地保留下来,吐鲁番也因此被誉为“世界上最富有的露天考古博物馆之一”。

丰富的文物资料,为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上个世纪,吐鲁番学逐渐成为国际显学。但令人痛心的是,伴随这一过程的,是外国探险家对吐鲁番文物的盗掘和掠夺。

20世纪初,一批又一批西方冒险家来到吐鲁番,对吐鲁番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进行掠夺。大批佛窟壁画被盗割,珍贵的古代文书被成箱成箱地运往海外,吐鲁番学也因此在西方迅速兴起。长期以来,中国人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文物的故乡在中国新疆的吐鲁番,而据此产生的吐鲁番学研究的中心却在西方。

这一进程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发生逆转。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文物考古事业予以高度关注。吐鲁番的珍贵文物和历史遗迹得到了妥善保护,在文物考古工作者持续不懈的努力下,吐鲁番文物考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从1959年起,对阿斯塔那古墓群进行了十多次发掘,出土了数万件文物,其中纸质文书就有近万片。

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现并发掘苏贝希古墓群,为吐鲁番早期人类的活动提供了一面图像清晰的历史明镜。

1981年,发现洋海古墓群;2003年,对洋海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2010年,吐峪沟石窟群和佛寺遗址被列入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4年,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邓永红告诉记者,在今天的吐鲁番博物馆,珍藏着两万余件(套)珍贵的藏品,这些藏品是新中国文物考古工作的一个缩影,不但为吐鲁番学不断提供着研究素材,而且成为华夏文明进程的活化石,生动讲述着团结统一带来幸福、分裂动乱伴随苦难的道理。


责任编辑:吴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