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味太大了!”8月6日9时许,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人民检察院民行科检察官侯颖在广播上听到一条信息,一位市民反映,乌市庐山街和卫星路交叉处臭味熏人,严重影响附近市民的正常生活。
侯颖脑袋里顿时打出问号:臭味来自哪里?相关职能部门介入了吗?
一上班,该科室人员碰头后,立即向分管领导吴江南汇报了情况。
“群众关切的问题,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要把情况调查摸排好,给群众满意的回复。”吴江南说。
顶着37℃的高温,检察官肖雷、侯颖到市民反映的路段调查。徒步查找、询问市民……他们找到了臭味来源,位于卫星路上风口的一家食品公司厂区。
这家食品公司的其中一项业务为动物产品加工及销售。肖雷、侯颖找到该公司相关责任人说明情况,对方解释,臭味来源于公司的动物待宰区。根据我国相关规定,牲畜在宰杀前应静养12小时。车间内虽有除味设施,但目前待宰区有数百头牲畜,外加天气炎热,除味效果并不理想。
“异味已经影响到市民的正常生活,必须采取更为有效的举措解决问题。”肖雷说。
该公司另一名行政负责人当即回复,辖区生态环境局已经督导此事,公司也已拟定多种应对措施,并且建设了新厂,最快本月底将屠宰业务整体搬离此地。他表示,在屠宰区暂未搬离的这段时间一定会尽全力“消臭”。
一上午的时间过去了。肖雷和侯颖直言,他们最大的欣慰就是能及时调查群众反映的情况、回应群众需求。
事实上,这就是公益诉讼检察官的日常:发现线索、调查核实、立案或不立案。
公益诉讼检察官们的足迹遍布线下、网上,去年该院发出一份《检察建议书》,让113家违规网络外卖餐饮服务商下线。
去年9月,检察官们了解到一外卖平台内混有无资质的餐饮商家。从来不点外卖的肖雷,专门下载了外卖APP,经过线上取证、线下调查,最终查明确实有部分餐饮商家存在多种问题,比如无相关资质、有资质但未上传至网上。依据调查结果,该院向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检察建议书》。对此,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抽调人员成立专案小组,并制定了《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在辖区范围内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专项行动。
去年11月,在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给该区检察院的书面回复中写到,专项行动中,共检查网络供餐实体餐饮单位56家,责令整改6家。该局还约谈了某外卖平台乌鲁木齐的负责人,通报其平台内外卖餐饮单位存在的问题,督促其平台开展“净网行动”。行动清查了辖区747家网络餐饮提供商,发现331家存在问题,已进行整改;另有113家为证照不全,目前已全部下线。
此次履职中,行政机关的积极作为使检察建议的刚性监督成效得以显现。
维护公共利益,引导社会法治进步,正是公益诉讼这一良好制度的目的。为此,肖雷等人结合工作职责,重点针对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等公益诉讼案件多发领域,制定了有本地区特色的《检察公益诉讼宣传手册》,印发2000本,目前已发放到辖区95个社区(村)。
近日,两人又前往辖区多家口腔医院或诊所进行调查。
“市民接触较多的洗牙项目,吐出来的水是医疗废水,不能和普通污水一样处理,应该进专门消毒及处置。但现实中,并不是每一家医院或诊所都能按规定进行,今后我们将对这一领域予以重点关注。”肖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