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建在家门口 脱贫顾家两不误
来源:新疆日报   发布时间: 2019-08-07 13:33:48  作者:谢慧变

8月3日一大早,太阳刚露头,喀什地区疏勒县洋大曼乡赛先拜巴扎村村民米日古丽·艾海提就已做好了早饭。

自从有了工作,米日古丽每天9时准时出门去工厂上班,她家距离工厂走路不到5分钟的路程。

米日古丽原是洋大曼乡阿克亚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有8亩地,一家人的开支主要靠丈夫打零工。

以前即便家里经济困难,米日古丽也没想过外出打工。“不知道自己能干啥,也不想出去干活。”说到过去,她有些羞涩。

去年7月,米日古丽一家5口从阿克亚村搬到位于赛先拜巴扎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进了80平方米的安居房,开始了新生活。

当时,为了让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自治区政府办公厅驻洋大曼乡14个深度贫困村“访惠聚”工作队引进了乌鲁木齐的一家刺绣企业,并在赛先拜巴扎村开办工厂,成立了喀什丝路行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厂子就在家门口,上班很方便。关键是周围的人都在努力挣钱,眼瞅着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我心里很不好受。”米日古丽说,周围的姐妹们都在工作,给了她很大的勇气。

目前,刺绣厂已带动贫困户、搬迁户、困难群众等600余人就业。而与米日古丽一起搬到赛先拜巴扎村的148户588人,已有43户162人脱贫。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村民安心就业,刺绣厂附近还建了托儿所、食堂等配套设施。

在工厂公示栏上,记者注意到,每一件绣品明码标价,工人们的工资表也贴在墙上。优秀员工的照片还展示在“光荣榜”上。工资表显示,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可获得50元至2000元不等的奖金。

舒适的工作环境,诱人的奖励制度,不仅带动了赛先拜巴扎村村民就业,也吸引着周边村民加入。阿提古丽·卡地尔是洋大曼乡托万亚依拉克村的贫困户,她每天骑电动车到刺绣厂上班。

如今,阿提古丽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丈夫是木匠,每月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她俨然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在这里上班,有专业老师手把手教技术,干得好就挣得多。孩子可以放在托儿所,没有任何后顾之忧。”阿提古丽说。

记者看到,近500平方米的厂房内,300余名员工在埋头认真地飞针走线,她们手底下有胡杨、牡丹、玫瑰等各种精致的图案。

“这些产品主要销往疆内外各大景区,目前产品供不应求。”喀什丝路行科技研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俊喜说,下一步,公司将挖掘当地民间传统工艺,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计划3年内将洋大曼乡打造成新疆“疆绣”之乡,带动万人就业。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驻洋大曼乡14个深度贫困村总领队、且克勒村第一书记许春河说:“我们鼓励企业把工厂建到‘家门口’,保障村民就近就地就业,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促脱贫,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人。”

目前,洋大曼乡已有23家村办工厂投入生产。其中,自治区政府办公厅驻洋大曼乡14个深度贫困村500平方米以上的村办工厂有9个,带动全乡1500余人就业。


责任编辑:吴幸子